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76822
大小:27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4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主题单元标题相互作用作者姓名李连吉所属单位山东沂南第一中学联系地址沂南第一中学联系电话13645398260电子邮箱Ynllianj2006@sina.com邮政编码2763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所需时间课时(每周2课时,共5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是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关力的
2、知识方面最集中的一部分。内容包括“重力、相互作用”,“弹力”、“摩擦力”三个方面。在初中学生已经定性地接触了“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三要素等力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后续的教材中,高中学生还将学习,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等内容。因此就中观层面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力学只是在高中一年级阶段的重点部分,也是承上启下的部分。在主题单元中我们把三节课文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怎样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力。通过演示实验、观看视频、小组活动,学生个人亲身体验等活动,掌握力、力的三要素、力的分类,三种力的产生条件,逐步建立起“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专
3、题二:你知道三种力都有那些特点?遵循什么规律?通过实验探究“胡克定律”,“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两个定律。专题三:从我们的生活怎样才能更美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了解三种力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并为将来学习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做伏笔。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是源于教材,且基本覆盖了教材的全部要求,又不拘泥于教材,适当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20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3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4、知道常见的形变,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并能判断弹力的方向。5、掌握胡克定律,理解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6、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7、知道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8、知道动摩擦因数,了解不同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亲身感受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2、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到摩擦力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4、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
5、方法,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中的亲身感受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2、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到摩擦力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4、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对应课标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2、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3、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4、知道胡克定律。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力和重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弹力?3、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4、如何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6、和方向如何?专题划分专题一:力、重力(1课时)专题二:弹力(2课时)专题三:摩擦力(2课时)专题一力和重力20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一、对“力和力的图示”的学习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等录像资料。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解释现象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现象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点评:通过实际问题以及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l、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2、所有
7、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列举实例,概括总结自己的结论点评: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兴趣,完成力的定义的教学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1、用手指推长方形小木块,你能看到几种不同的现象?2、比较几种不同的现象,你能说出力的作用和它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吗?3、说出你的结论。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推木块。操作参考:l、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木块靠近桌面的地方2、用大小相同的力推木块的不同侧面3、用大小相同的力推距离桌面不同高度的地方学生叙述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点评:通过实验,分析现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