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74719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4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80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痊愈50例(62.5%);显效14例(17.5%);有效12例(15%);无效4例(5%);总有效率达95%;不良反应6例(7.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
2、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三联疗法;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作者单位:620010四川省眉山市中医院消化内科5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研究表明[1],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所以目前临床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炎时常规进行抗HP治疗。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HP感染性胃炎患者80例,给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连续治疗4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
3、45岁;病程5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为3.5年。西医诊断标准[2]参照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诊断:①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溃疡面及出血点、糜烂点。②胃黏膜及胃液尿素酶快速诊断试纸法测试幽门螺旋杆菌(HP)为阳性。③具有胃脘部胀痛、灼热感、反复吐酸、打嗝等上消化道症状等。�1.2治疗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三联疗法: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克拉霉素250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mg,2次/d。服用4周,服药前后行胃镜检查、尿素酶试验,并记录患者症状及不良反应。�1.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痊愈:患者症状消失,电子胃镜检查显示溃疡全部消
4、失,有瘢痕形成;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溃疡消失,但是溃疡周围黏膜仍有炎症存在;有效:患者症状减轻,溃疡面较治疗前减50%以上,或者溃疡数目较治疗前减少1个;无效:患者溃疡面积较治疗前缩小小于50%,或者溃疡没有变化。�2结果�5本组80例,其中痊愈50例(62.5%);显效14例(17.5%);有效12例(15%);无效4例(5%);总有效率达95%。6例(7.5%)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纳差、皮疹、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3讨论�慢性胃炎是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由多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
5、伴有轻度恶心呕吐、纳差、消化不良、头晕乏力等;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是致病主要因素。目前来说,根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2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此方案根除率较高,溃疡愈合效果好,患者溃疡复发率低,所以此种方案疗效高、且副作用小,应用简单方便[4,5]。�5奥美拉唑镁片属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已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一类胃酸抑制剂。PPI有抗HP活性作用,通过减少胃酸的分泌,增加某些抗生素的生物利用度及活性。奥美拉唑能抑制胃酸分泌而使胃液PH显著提高,有利于延缓胃排空,同时可使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弱,使胃黏膜抗菌药物浓度增加,造成的低酸状态,
6、可增加抗生素的杀菌能力,与克拉霉素联合应用治疗HP感染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克拉霉素属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具有强力抗HP能力,耐酸性好、体内持续时间长,口服吸收好,在胃内浓度高,耐药低等优点,是已知抗生素中对HP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6,7]。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酮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泛,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具有半衰期长,性质稳定、耐酸、口服易吸收等特点,有关研究证实,发现其在酸性环境下抗菌活性降低,提示临床应用时应同时合用抑酸药
7、。�本组研究表明,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上)(2006,上海).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46.�[2]王蔚文.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标准.长沙: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79.�[3]李瑛.奥美拉唑呋喃唑酮联合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效果分析.ModernPreventiveMedicine,2011,38(10):1994.�[4]袁淑芳,张嘉斌,梅换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8、与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世界中医药,2010,5(4):24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