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创新

浅谈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创新

ID:1160014

大小:120.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11-08

浅谈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创新_第1页
浅谈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创新_第2页
浅谈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创新_第3页
浅谈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创新_第4页
浅谈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后现代课程观 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创新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姜平三个问题问题一:我们国家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的?问题二:我们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现状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三:怎样进行学校课程创新?问题一:我们国家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是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人的终身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核心的价值观,强健的体魄、信息收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积极的人生观等等)为实现育人目标: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开设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出校本课程的课时空间,学校自

2、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两条线索:学科课程、经验性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国家课程计划与管理框架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管理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目标上侧重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内容上强调一致性、共同性、发展性,实施方式上具有强制性。一般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高中:必修+选修)是整个学校课程的主体部分。地方课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具有区域性、本土性特点。一般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3、(湖南: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决定。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发展的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一般侧重学生的兴趣,学校的特色、学校以及社区资源的利用。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不同的课程分别担任不能的培养目标,整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格的全面发展。问题二:我们的课程开发实施情况如何?反思学校课程实施真实现状一、课程观念淡薄(5个方面)从申报课题情况,学校调研情况、学校听课情况各方面了解、分析。1、关注的问题,大多为教学方法改进,很少触及国家课程二度开发相关问题研究。2、必修课程的课堂,仍然是教师控制的,缺乏

4、真正自主的、没有生机与活动的课堂。有些形式上的热闹,并不代表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1)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甚至赤裸裸地打上应试的烙印。《诗经·蒹葭》:直击考点《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全诗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

5、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2)完全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课堂进行的程序外,重点是按教材的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如,古诗教学,小学:读,理解词义、诗句,体会思想感情、了解阴韵平仄、朗读的程式化教学,意境、背景、相关类型的诗歌、作者当时的生活现状都被忽略。即使有点突破,仍局限于单元为整体的小改进。案例:初中课文《声声慢》青

6、年时期,《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伤春,韶华易逝。——淡淡的闺愁,一个含蓄矜持的大家闺秀。中年时期,《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独处深闺的离愁,成熟的情趣女人。老年时期,《声声慢:》的李清照是个饱尝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心念国家存亡,懂得亡国之恨的大女人。闺愁、离愁、哀愁,将复杂的情感串联起来,从而勾勒出李清照真是的人生轨迹。(3)完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其中不乏引导,但这种引导是为

7、了得出教案预定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学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产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叶澜(4)上课也是控制学生的过程,控制的方式是教师的设问或者创设的情境,由于缺乏真正的感受,为了迎合教师,课堂上充斥虚假的体验。如,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分解课总而言之,把丰富复杂

8、、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目前课堂教学最根本缺陷。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若有若无的,形同虚设的,远远没有实现其课程设置初的目标——担任学习方式转变(四大目标目标一)。4、地方课程以各种文本形式,以松散的形态,打着各种口号进入课堂,使我们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