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08098
大小:124.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11
《第六编元代文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使学生了解元代文学发展繁荣的诸多社会因素,对元代文学的概貌有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元代文学的繁荣因素。[教学方法]自读、讲授、讨论第一节元代的社会与文学元代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融合,其表现为蒙古族占统治地位,汉人受岐视、受压迫。但民族融合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同时也给汉民族注入了新的文化成份。元代的版图统一、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为戏剧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元代,思想领域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即程朱
2、理学影响下降,礼教磐石随之松动,青年男女反礼教举动越来越多。元代科举时行时辍,儒生失去仕进之阶,地位下降,有“九儒十丐”之说。这就使大量士人流向勾栏瓦肆,为戏剧繁荣提供了人才基础。第二节叙事文学的兴盛元代文学的代表是元曲。它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它吸收了自唐宋以来的各种戏曲艺术因素,逐渐发展成为音乐歌舞、道白、做工等结合起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戏剧艺术的成熟。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和元末明初人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记载,
3、元代的杂剧作家约有二百人,杂剧剧目约有六百种,保存至今的作品还有一百六十余种。在元代短短的不到百年的历史时期,杂剧作家如此之多,作品如此之丰,实在令人惊叹。许多优秀的杂剧作品,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其反映现实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是非常突出的,艺术上也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元杂剧以其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和崭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
4、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它主要是在民间俚曲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式自由活泼,语言通俗明快,风格爽朗自然,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据今人隋树森辑录的《全元散曲》所载,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散曲作家二百多人,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多套。元代文学中叙事文学呈现一派兴盛局面,成为主流,而抒情文学创作,主要是诗词,则退居次要位置。叙事文学的主流地位表现在传奇小说、话本、戏剧等文学样式创作势头迅猛有力。特别
5、是戏剧,就是在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分为杂剧和南戏,其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数量颇丰,杂剧530多种,南戏210多种。戏剧题材涉及层面异常广阔。体制上杂剧与南戏不尽相同,各有优势。元代的戏剧活动,实际上形成为两个戏剧圈。即北方以大都为中心的戏剧圈和南方以杭州为中心的戏剧圈。第三节元代的抒情文学27主要形式是散曲。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散曲的名称,是相对于剧曲(即杂剧)而言的。剧曲有曲词、有宾白、有科介,是专在舞台演出的;而散曲则没有宾白科介,是用以清唱的。散曲虽然因为
6、和乐歌唱而具有强烈的音乐性,但实际上似属诗歌范畴。散曲在当时称为乐府,如杨朝英所著《大平乐府》、无名氏所著《乐府新声》、《乐府群玉》等,都是散曲集子。散曲的作家成分相当复杂,风格差异也较大,一般杂剧作家往往兼擅散曲,前期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的作品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朴素豪放的风格,后期如乔吉、张可久的作品词句华美,消极思想严重。第四节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元代文学表现出的审美情趣大异于儒家诗教的温柔敦厚风格,表现为自然、显畅,戏剧语言崇尚本色,戏剧演出追求当行。散曲则追求一种不同于诗词的感觉,即尖新,不讲究含蓄蕴籍
7、,惟求所写情与物的展露无遗,淋漓尽致。诗词审美情趣也随着通俗文学的审美转向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总之,元代文学整体审美特征是酣畅之美。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发生的重大转变,即俗文学正式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大众文学形式。明确这一转变对后代文学发展繁荣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说话的范畴;代表性的话本小说;《西厢记诸宫调》第一节说话艺术一、说话的范畴1、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口传故事的传统,可远溯到上古神话传说,那时间未
8、产生文字,神话及传说的方式是口口相传。2、说话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们以“话”指口传故事。《史记》就有“优孟衣冠”之说,隋代笑话集《启颜录》载,杨素手下散官侯白,以“能剧谈”而得到杨素的器重,杨素的儿子玄威管对杨素说“侯秀才”可以玄感提及说话,“每日上皇与高公亲扫除庭院,芟冀草木,或讲经,论议,说话,虽不近文律,终冀悦圣情。”3、说话活动,很久以前,就是宫庭中取悦皇帝的一种文学艺术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