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孕三烯酮组38例,服用孕三烯酮2.5mg,2次/周,连续6个月;米非司酮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10mg/d,两组均于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用药,1次/d,疗程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3年。比较应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0%和87.5%,差异无统计学
2、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5%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米非司酮患者仅有3例转氨酶升高,孕三烯酮组有10例转氨酶升高。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腹腔镜手术9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发病率逐渐升高[1],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主要症状是疼痛及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异症的治疗是困扰妇科医生的一道难题。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但治愈率低,复发率较高,且手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研究表明,
3、米非司酮对内异症有较好的疗效[2,3]。目前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已较普遍,但疗效及不良反应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7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年龄19~43岁(平均32.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其中合并不孕22例。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进行分期,其中Ⅰ期15例,Ⅱ期32例,Ⅲ期21例,Ⅳ期10例;8例有腹部手术史,术前对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
4、,了解肿物血供情况及测定肿物直径(2~12cm);常规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血清CA125等以排除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1.2方法根据手术要求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或腰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美国Stryker电视腹腔镜及手术器械,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取脐孔刺入气腹针形成气腹后在脐孔上缘用10mm的套管针刺入腹腔,充入CO2至腹压为12mmHg,置入腹腔镜,于下腹两侧(相当于麦氏点水平)进行穿刺,分别置入10mm和59mm的套管鞘及器械进行手术操作。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或卵巢内膜样囊肿剥出或切除术及盆腔
5、内膜异位灶切除或电凝术。1.3手术情况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行卵巢子宫内异囊肿剥出术52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16例,行腔内膜异位灶切除或电凝术10例,所有患者的手术标本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4用药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3个月内未服过任何激素类药物,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无内科合并症。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19.6±1.4)个月、(19.2±1.2)个月、(18.4±1.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38例,服用孕三烯酮2.5mg,2次/周,连续6个
6、月;米非司酮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10mg/d,两组均于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用药,1次/d,疗程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3年。用药期间每月复诊1次,主要观察症状、体征,痛经症状是否缓解,月经情况及有无异常子宫出血,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后壁下段、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结节及附件包块有无复发等;同时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有无恶心、呕吐、疲乏无力、色素沉着、低血压等;用药前及用药中每1个月进行肝功及超声等检查。用药结束后每3个月复诊1次。1.5疗效判定9临床完全缓解:原有疼痛症状缓解,盆腔触痛结节消失。临床部分缓解:原有疼痛症状程度减轻,
7、盆腔结节缩小、变软、触痛减轻。复发:原有疼痛症状复发或盆腔结节触痛加重,或超声检查提示卵巢出现囊性肿块,内有稀疏或密集光点,持续存在2个月以上。1.6统计学处理采用应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2结果2.1疗效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0%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者均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5%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米非司酮患者仅有4例转氨酶升高,孕三烯酮组有10例转氨酶升高。见表1。2.
8、2症状及不良反应监测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两组之间的完全缓解率和累积复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发生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