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

ID:11012065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_第1页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_第2页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_第3页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_第4页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中华烧伤杂志2006年旦箜鲞笙塑翌!!!!!:!!:机体严重烧伤后早期存在"休克心"现象….由于心脏的特殊重要性,其损害不仅可引起心功能不全,而且可诱发或加重烧伤休克,是导致全身其他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损害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失控性炎性反应是烧伤"休克心"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从男性尿液中分离纯化而得的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应用于急(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创伤休克,严重感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的辅助抢救时,效果较明显.UTI对烧伤后的心肌损伤是否有防治作用,目前尚鲜见此方面的报

2、道.本研究以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项指标判断烧伤后是否发生了心肌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观察UTI对烧伤后早期"休克心"的防治作用;并针对"休克心"的发病机制及UTI的药理学特点,通过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selas.tase,PMNelastase)含量,探讨UTI保护心肌的可能机制.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与研究分组: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24h内人院,烧伤面积50%TBSA以上的特重度烧伤患者34例,年龄2l~56岁,分为烧伤组和UTI治疗组各l7例.其一

3、般资料见表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既往均无心脏病史.烧伤组患者人院后按本所常规方法进行补液,抗休克等治疗,UTI治疗组患者人院后除按常规方法治疗外,立即给予UTI10万U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2.标本采集:分别于两组患者伤后2,4,7d抽取其静脉血3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离心收集血浆,一70℃保存.临检测时,将冻存的血浆标本置于室温下2h,待其自然融解后检测.3.血浆PMNelastase和cTnI含量的检测:(1)PMNelastase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iovendor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

4、购自美国Lifekey公司.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取酶标板,分别加入不同稀释度的标准品及血浆样本各100l.每孔加入100l酶联物,轻轻混匀30S,室温孵育90min.洗板5次,每孔加入100l显色液,轻轻混匀l0s,室温孵育30min.每孔加入100l终止液终止显色反应.l5min内应用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3550型)在波长450nm处读取吸光度(A)值.(2)取所测不同稀释度标准品的A值,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计算得出2个直线方程:Y=143.776X一2.7l2;Y=208.534X—l2.632.前者为cTnI的直线方程,后者为PMNelast

5、ase的直线方程,Y为浓度值,x为A值.将各血浆样本的A值代人上述直线方程,即可计算出各样本中PMNelastase,cTnI的含量.以公认的正常值作参考.4.血浆CK.MB活性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7170型),按常规方法进行,以公认的正常值作参考.5.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均数间多重比较,以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34例患者PMNelastase,cTnI和CK.MB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血浆PMNelastase含量的变化:伤后2,4,7d,两组患者血浆PMNelastase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值(P<

6、;0.01);UTI治疗组与烧伤组比较,其含量明显偏低(P<0.05或0.01),见表2.表2两组患者血浆PMNelastase含量的变化(ms/L.±s)注:与正常值(0.06±0.03)mg/L比较,+P<0.0l;与烧伤组比较,#P<0.05,AP<0.0l2.血浆cTnI含量的变化:与正常值比较,伤后2,4,7d烧伤组患者血浆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第4天达峰值.UTI治疗组伤后4,7dcTnI含量均显着低于烧伤组(P<0.05或0.01).见表3表3两组患者血浆cTnI含量的变化(g/L,±s)注:与正常值1.5—3.1g/L

7、比较,+Jp<0.01;与烧伤组比较,#Jp<0.05.△Jp<0.013.血浆CK?MB活性的变化:与正常值比较,伤后2d烧伤组患者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1),第4天达峰值,至伤后第7天才略有下降,但中华烧伤杂志2006年6旦笙丝鲞釜塑墅!!些:!:丝:!:仍高于正常值(P<0.01).UTI治疗组伤后2,4d血浆CK—MB活性虽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或0.01).但与烧伤组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