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血管形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血管形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论文陈江,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关键词】,细胞凋亡;,新生血管化,病理性;,癌,鳞状细胞;,抗原,CD34;,口腔肿瘤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凋亡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为恶性组,10例口腔良性肿瘤为良性组,.freeloralmicrevesseldensity,IMVD)的关系,进而了解两者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60例口腔鳞癌的组织切片标本为恶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5±6.5)岁(38~64岁)。其中舌癌20例
2、,颊癌20例,口底癌10例,牙龈癌10例。按TNM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15例,Ⅲ期23例,Ⅳ期15例。其中颈淋巴结转移者31例,无颈淋巴结转移者29例。按鳞癌病理分级法进行病理分级,其中高度分化的20例,中度分化的12例,低度分化的28例。另外选择10例口腔良性肿瘤为良性组,10例正常人牙龈组织作为正常组。1.2材料单克隆CD34抗体SP试剂盒、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3方法1.3.1IMVD检测采用CD34抗原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一抗体选用单克隆CD34抗体,方法参照文献1。凋亡检测采用原位D
3、NA缺口末端标记检测方法(TUNEL),方法参照文献2。1.3.2IMVD计算任何与附近微血管肿瘤细胞以及其他结缔组织明显分离的褐染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即为CD34阳性,均被认为是单个的微血管。于显微图象分析仪下进行测量,低倍镜下(×40)任意寻找3个区域,再分别于高倍镜下(×400)、面积为0.5024mm2下依顺序测量每个区域的3个视野,共得出9个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每个标本的血管密度(血管数目/mm2)。1.3.3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计算每张切片选10个高倍视野进行计数,细胞呈蓝色染色为凋亡阳性细胞计
4、算凋亡细胞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即为凋亡指数(AI):AI=凋亡细胞数/(10×0.5024)mm21.4统计学处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2结果2.1CD34表达恶性组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质中CD34点状分布,呈褐色;正常组及良性组则仅见黏膜下少量微血管散在分布。恶性组的鳞癌组织中IMVD明显增多,集中分布于细胞增殖旺盛区域的间质内(图1)。2.2凋亡细胞表达正常组凋亡细胞多分布于上皮的表层细胞层内,散在不均匀,呈蓝色;良性组除了在上皮的表皮细胞层有阳性细胞分布外,在棘细胞层内也有散在分布;而恶性组则多分布在癌巢中(图2)。2.3组织内IMVD
5、及AI的比较见表1。图1口腔鳞状细胞癌CD34阳性的肿瘤血管表达(SP染色×400)(略)Fig1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ofCD34in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s图2恶性组凋亡细胞在癌巢分布(TUNEL法×400)(略)Fig2TUNELstainingfrom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sshoalesion表13组标本组织内癌灶内微血管密度及凋亡指数的比较(略)Tab1Thecorrelationofintratumoralmicrevesselden
6、sityandapoptosisindexinthreegroups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良性组比较.freelphaticmetastasispositiveornegative与阳性组比较,☆:P0.05.2.6口腔鳞状细胞癌IMVD与AI的关系将35例凋亡细胞阳性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例的IMVD与其相应的AI绘制成散点图,显示两者呈反向相关的直线趋势(图3)。经统计学分析,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0.8006(P0.05)。直线回归方程:Y=77.3303-0.1276X,r=0.7
7、059,P0.01图3口腔癌癌灶内微血管密度及凋亡指数关系(略)Fig3TherelationofIMVDandAIinoralcancer3讨论3.1本实验中恶性组的IMVD较正常组及良性组明显高,主要集中在肿瘤的周边区和癌灶基底细胞层邻近的间质内,癌灶内分布很少,表明肿瘤内新生血管丰富,随着口腔鳞状细胞癌TNM分期的发展,癌灶内的IMVD也随之增加,Ⅲ、Ⅳ期病例的IMVD比Ⅰ、Ⅱ期明显增多,由于Ⅲ、Ⅳ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体积及浸润范围的扩大,为了维持肿瘤发展的营养需要,血管生长加快,提供肿瘤细胞氧气及营养。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
8、病例的IMVD要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提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IMVD的高低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IMVD高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可能易发生转移。肿瘤细胞要发生转移,首先要进入血管,并定居于靶器官的微血管结构内,在靶器官内增殖,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