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58783
大小:9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07
《陶瓷行业发展的调研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陶瓷行业发展的调研思考**市**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晋北高原,是我国一座新型的重要煤炭能源工业城市,也是全国日用陶瓷主要生产城市之一。早在辽宋时期,**市**县就成为当时中国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集散基地。其生产加工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种类齐全、享有盛誉,史书曾有“陶埴一技、独擅北方”之说。中国陶瓷业发展到今天,从数量和规模上看,已雄居世界第一。2006年中国陶瓷现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2%。近年来,中国陶瓷行业发展迅速,陶瓷产量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陶瓷生产和贸易大国。其中,中国的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2005年,中国陶瓷总产量达9600多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2%;出口达5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二,约占全球陶瓷出口总额的17%;特别是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中国的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2006年上半年,陶瓷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比去年同期的增长都超过了28%,陶瓷产品累计出口26.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在世界陶瓷业发展格局中,中国在日用、建筑、艺术陶瓷领域,继续保持着相对领先的地位。目前日用瓷生产山西省占全国第7位,**日用陶瓷产量达到3.99亿件,占全省的十分之七强。**已经成为华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也从一个陶瓷业的小县成长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日用膏白瓷产量占到国内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陶瓷大县。一、**县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近几年,**陶瓷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由于自身原因、市场因素和政策影响,整个行业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为:(一)品牌意识差**日用瓷在全国已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可是到现在多数企业仍只生产低档的白瓷或贴花瓷,没有注册商标,没有自己品牌,最多在包装箱上印上自己的厂名和厂址。销往外省市后,用户只知道**陶瓷这个地域品牌,不知道商品品牌,这严重影响着陶瓷业的发展。(二)环保政策的影响 传统的陶瓷由于采用直接烧煤方式烧制,因而能耗高、污染重。随着国家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烧制陶瓷由原来的烧煤改为燃气。这一措施的到位,对陶瓷企业是一次极大的挑战。首先,燃气烧制是一项新的技术,短期内成熟不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据测算煤改气以后,产量只是以前的50%-60%。其次,加大了生产成本。以前的燃煤用的是当地的煤炭,每条线每月大约消耗10-12万元,煤改气后每月消耗18-20万元,且必须是优质煤或精洗煤,仅此一项每条生产线每月增加成本30多万元左右。(三)相互低价恶性竞争往年陶瓷企业都与客商签订货单,但在实际操作中这订单上的数量和价格虽然从表面上看很可观,但到最后,大部分都实现不了,签订的订货单只是个美丽的肥皂泡,而造成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企业间相互低价恶性竞争。由于低价竞争,企业利润微薄,导致企业缺乏积累资金,生产后劲不足,没有能力进行生产技术及工艺的更新改造,这样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普通瓷,因而产品上不了档次,价格就上不去,价格越是上不去,企业就越是没有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就这样,**县的陶瓷业陷入了一个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如华艺陶瓷公司,原先一个酒瓶售价可达到3.8元,由于相互竞价,现在降为1.8元,每件下降了2元。(四)工人技术水平低下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县的国有集体陶瓷企业,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数以千计的技术工人,为后来**陶瓷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陶瓷工艺的不断改进,这些工人逐渐不能适应新工艺的需要。如原先采用烧煤工艺,产品合格率可以上到90%以上,而现在采用烧气工艺,高一点的达到48%左右,低的才20%。再加上陶瓷工艺流程复杂,达70多道工序,有一道工序出现问题,整个产品就会报废。工人技术水平低下,严重影响着陶瓷业的发展。(五)劳动力资源短缺陶瓷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是生产的主要要素。每条生产线大约需要150名工人,按56条线计算,**陶瓷企业就需要工人大约8400人左右。近几年,由于陶瓷企业的迅猛发展,工人需求量较大,人员短缺越来越制约着陶瓷企业的发展。造成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原因,一是建筑业工人工资较高,使得一部分人愿意到建筑工地干活;二是陶瓷企业工作场所温度高,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使得一些人不愿意到陶瓷企业工作。由于人员短缺较大,导致了工人工资上涨,女工工资上涨到了1000——1200元左右,男工工资上涨到了1800——2000元,工资平均上涨了10%多;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产能不能充分发挥。如佳美乐陶瓷公司,现有9条生产线,由于工人短缺,只能有60%的生产线开工,其余生产线只能停产。同时由于用工紧张,也加大了企业管理工人的难度,企业之间出现的管理和待12全文查看遇不平衡,造成工人频繁跳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六)材料成本上涨 生产陶瓷需要十几种材料。近几年材料涨价太快,企业成本加大,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前几年,某陶瓷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生产一个碗,需要煤矸石40%、长石15%、石英20%、粘土15%、滑石粉7%,还需要煤、方解石、龙岩土、氧化锌、氧化钴等辅料。1吨煤矸石150元,长石和石英分别为180元,粘土80至100元,滑石粉300元,方解石和龙岩土分别为400元。1吨原材料做成混料约需400元,还需人工费用400元,水电煤200元,合计1000元的费用。那么1吨原料可生产普通碗2000件,每件市场的销售价为0.4至0.5元,它所实现的利润是1000元,成本和利润持平。而现在,本地产煤矸石上涨到400元,左云煤已上到了600多元/吨,精煤上到了800多元/吨,其他材料程度不同的上涨了50——100元/吨,再加上工资上涨因素。据测算2008年1季度,陶瓷产品成本提高了14.5%,而销售价格只提升了10%左右。因此多数陶瓷企业现在处于持平或亏损状态。二、从对比看**陶瓷与世界陶瓷强国意大利陶瓷的差距意大利的陶瓷代表了目前世界陶瓷发展的方向。**县陶瓷与意大利陶瓷在陶瓷文化、工业设计、产品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运作及生态经济等方面作对应比较,以看清两地的差距所在。(一)陶瓷文化的差距。意大利陶瓷在产品质量、设计风格、花色品种、专业化分工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产品从设计到模具雕刻及整个生产过程,都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新产品推出较为慎重,不盲目追求产品更新速度(大约一年推出一个新产品),但产品的生命力很强,一种产品销售可以持续3—5年。每一款产品的工业设计和空间环境的营造,都表达了独特的风格和意境,不仅体现古罗马历史文化深远意蕴,而且与他们的建筑、家具结合一起,形成一种张扬着意大利民族浪漫风情的独特风格。**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目前还处在盲目模仿的阶段,产品开发偏离了本土民情,并没有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使陶瓷产品缺少文化底蕴的依托,产品寿命大大缩短。(二)工业设计的差距。 意大利陶瓷以其独特的设计赢得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主要体现在:一是标本的采集。意大利陶瓷产品标本采集有专业人员在世界各地寻找各种石材、植物、化石等,标本百分之百取自于大自然。二是标本的选择。从标本的选择加工、电脑分色、底片制作、图片展示以及模拟实物样板等,高度专业化。**县陶瓷专业化程度偏低,企业设计人员或合作设计公司没有能力采集世界各地各种标本,产品前期设计思路受到较大的限制。(三)产品研发的差距。意大利陶瓷产品的研发有专业的研发机构,有些企业与色釉料公司和陶瓷装备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因此,世界最先进、最引导潮流的产品往往在色釉料公司和陶瓷装备公司可以看到。这些公司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仅帮助制造企业开发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进行指导,提供一条龙服务。其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在新材料运用的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优势。**县陶瓷目前的研发机构和色釉料公司以及陶瓷装备公司尚未达到这种程度。(四)专业化分工的差距。意大利陶瓷专业化分工非常细,而且标准化程度高,每个企业只做一段相当于**县陶瓷企业的一部分,他们是专而精,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物流各司其职;我们是大而全,基本上靠自己企业的内部部门来处理,效率低下。这也是意大利陶瓷产品长期质量稳定的原因之一。(五)市场运作的差距。意大利建陶产品的市场运作与中国有很大差别,或者说我们**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他们已进入高级阶段了。意大利的产品销售是工厂生产什么市场就卖什么产品,而中国是市场需要什么,工厂就做什么,也就是说意大利陶瓷企业领导着消费,而我们的企业是跟着消费走。(六)生态经济的差距。意大利陶瓷产区萨索罗市内近300家陶瓷企业分布在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中,不仅没有对生态产生任何影响,而且还因为陶瓷产业的昌盛使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城镇成为世界闻名之地。80年代初,**县兴起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出现了大批陶瓷企业,形成了**县陶瓷产区。但是陶瓷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态经济造成较大的破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倡导绿色革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很明显这些企业与环境保护出现了逆反。三、陶瓷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出路 (一)做好陶瓷行业规划和结构调整。**陶瓷发展到今天,已建成在世界上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掌握从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产生的自主创新技术,特别是陶瓷日用瓷生产制造技术、陶瓷装备生产制造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当前,**陶瓷行业的发展正处于提高、升级换代、做强做大的关键时期,如何把陶瓷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全面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将关系到**陶瓷是否可持续兴旺发展。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好时机,并用长远战略的眼光去做好产业发展的定位与规划。建设好陶瓷的清洁生产、装备制造、工艺美术、色釉料特种(精细)陶瓷等几大基地,以及推进生产、研发、会展、营销、物流、信息等六个中心,全面提升陶瓷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坚定陶瓷不能丢的观念,抓紧陶瓷产业的升级改造,择优汰劣。通过税收、环保、用地、能源等手段设置门槛,让脏乱差、占地大、能耗大、效益低的企业知难而退,外迁甚至关停。集中资源,对发展潜力大、品牌知名度高、效益好、无污染的大中型优质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扶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特种陶瓷、精细陶瓷的研发和生产,打造一批中国顶级的,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明星企业。(二)不断增强协会服务行业的职能。陶瓷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服务功能,主动跟国内外的同行协会联系沟通,真正成为会员企业的“娘家”。为企业提供专业到位的服务,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指引市场发展方向,协助处理一些贸易纠纷;同时,加强规范、约束企业,避免恶性竞争行为。尤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等热点问题,要加强联系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对策,营造我县良好的营商氛围。具体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政府要进一步转变官本位的观念,下放一些事权由协会来处理,给予行业协会充分的权威。二是协会要丢掉官气,树立对企业服务的意识。三是行业协会要大胆管理协调,建立对违规不自律企业进行惩罚的机制和权威。(三)不断提升陶瓷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意大利在世界陶瓷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靠的就是别人不可比拟的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县陶瓷产业从发展起步到现在,已经历了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目前,陶瓷企业的发展正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优质企业日渐壮大,在国内外开疆辟土;劣质企业举步维艰,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陶瓷”要生存、要发展壮大、要在世界陶瓷产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创作素材浩如烟海、俯拾皆是。我们的陶瓷不可能也没必要一味跟着人家走,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是正途。“自主创新”并不就意味着闭门造车。本地的研发、设计机构和企业应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协助下,主动走出去,与意大利、西班牙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陶企互动交流,在查找差距的同时,借鉴别人的长处,自主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绚烂陶瓷文化。 (四)发挥政府在陶瓷行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繁荣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产业界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在产业的规划、协调、推动、监管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根据**县政府《**市陶瓷产业整合提升工作方案》的精神,我们要抓紧“整合六大资源,实施六项工程”,逐步实现陶瓷产业由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生产模式的转变。1.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个包括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2.整合行业资源,组建一个行业协会;3.整合服务资源,培育一个流通宣传平台;4.整合文化资源,建造一个陶瓷文化博物馆;5.整合技术资源,形成一个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体系;6.整合人才资源,开设一个陶瓷产业人才培训平台。(五)大力发展陶瓷会展业。打造一个国际级的会展品牌需要较长时间和持续的投入。跟国际上知名的展会相比,我们还存在巨大的差距。硬件方面,我们的规模还偏小,配套设施也有待完善。软件方面,宣传手段、展会布置仍有差距,举办仪式较为繁琐和沉闷。我们可以采取引入国际上有成熟经验和良好的客户信任度的展览公司,利用已初步建立起一定知名度的“陶交会”和“陶瓷工业展”等会展平台,整合**陶瓷会展业的资源,规范会展秩序,缩短与国际会展的差距,努力打造成一流的陶瓷会展中心。(六)打造陶瓷机械生产基地。陶瓷生产的优劣,直接取决于陶瓷机械水平的高低。陶瓷产业要提升,前提是陶机的升级。**作为陶瓷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和潜力巨大的陶瓷市场,也催生出巨大的陶瓷机械等配套产品市场。(七)打造**陶瓷区域品牌。“**陶瓷”应作为一个区域的整体品牌来打造,通过品牌战略提高产业经营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牢固确立自己的国际竞争地位。一是加强区域品牌的标准化建设。建立“**陶瓷”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通过品质管理,规范**陶瓷的整体运作。为“**陶瓷”这一区域品牌属下的产品质量、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形象标识、人员培训以及原材料采购等建立完善的标准,并争取转化为国内、国际权威认证认可。二是加强区域品牌的技术性保障条件建设。建立一个公共性国家级或国际级陶瓷产业综合性工程中心,加强对工艺和设计技术的研究,建立权威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设计制定和定期修改各种相关标准,推进标准化工作的逐步国际化,逐步创造条件转化为行业的认证认可中心。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共享资源的信息平台。加强国际、国内最新工艺和设计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市场和原材料信息的交流,做好动态信息发布,定期举办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和人员培训活动。四是做好商标设计以及国内特别是国际注册工作。创建“**陶瓷” 区域品牌的第一步,应做好商标设计和注册工作。在设计时充分考虑陶瓷产业集群的行业特性,突出公共特性,突出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理念,强化对历史和人文文化内涵的反映,强化显著性设计。除进行国内注册外,特别要注重国际性广泛注册,科学运用好资源性、防御性、组合性注册策略。五是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制定一套完善的专业化推广方案,“**陶瓷”一旦申请注册以后,区域内现有的一切与陶瓷产业集群有关的公共性集体活动,都要全力推广这一品牌。同时有针对性地经常策划组织或参与国内、国际高层次的品牌推广活动。四、陶瓷业税收征管在发挥税收职能中的几个不到位2007年,**县陶瓷产量达到28785万件,比上年增长6.3%;陶瓷工业总产值39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陶瓷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4.76%。2007年,**县陶瓷行业上缴税收1369万元,比上年增长23.89%。其中,上缴国税1275万元,比上年增长35.21%。每条生产线平均上缴税收24.45万元,比上年增加4.72万元。其中,每条生产线平均上缴国税22.77万元,比上年增加5.93万元。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时期以来,**陶瓷特别是日用陶瓷行业强势规模效应发展势头之好,令人鼓舞。但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行业的税收贡献率一直较低,很不对称。税收规模增长远远低于日用陶瓷工业经济规模的发展水平。说明税收管理滞后的弊端已暴露出来,这种状况引起**县国税局高度重视,为堵塞税收漏洞,加强行业税收征管,**县国税局组织精干力量在进行典型调查、数据采集、数据筛选、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于今年5月份,在山西省首家创新建立推出实施了《**市国家税务局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暂行)》(计6章23条)及“日用陶瓷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旨在切实提高对全市日用陶瓷行业税收管理质量与水平。其四项典型经验与基本做法是:(一)创新建立和推出**日用陶瓷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有效开展行业纳税评估、提升行业税收管理质量与水平,必须科学设定指标,测算参数,建立评估模型。**市国税局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全面采集基础数据。在全市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中选取8户纳税信用好,产品种类齐全的单位进行典型调查,分别采集不同规模、不同品种和不同烧制窑型的电耗标准,各规格瓷器的原材料投入产出情况,各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废品率等数据。为保证各种数据指标的客观真实,税务调查人员在深入车间,实地查验的同时,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体座谈,以进一步了解设备、工艺、管理、原料差异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幅度。2、多方筛选(收集)涉税信息。为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努力拓宽信息渠道,以获得第三方信息数据。从环保部门了解企业窑炉工艺,从电力部门掌握生产用电信息,从质检部门了解产品质量情况,从工商、地税部门掌握其他涉税信息,从行业协会了解产品销售价格、市场状况。3、准确测算参数指标。为使纳税评估更具针对性、实用性,税务调查人员参照行业标准以及同类企业的能耗、物耗比,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对各类型的陶瓷企业进行了综合调查、筛选、测算,初步确立了用于评估的行业预警值。如瓷砖生产企业评估指标参考值确定为设备实际生产能力3750平方米/日,浮动幅度上下20%;日用瓷、酒瓶、琉璃瓦生产企业评估指标参考值分别为:日用瓷的主要原料(石英、长石、砂石、粘土)的投入产出率86%--97%,吨瓷耗电578度,吨瓷耗电幅度±15%;酒瓶的主要原料(石英、长石、砂石、粘土)的投入产出率79%--84%,吨瓷耗电650度,吨瓷耗电幅度±8%;琉璃瓦的主要原料(粘土)的吨瓷耗电454度,吨瓷耗电幅度±10%。4、规范建立评估模型。一是设备生产能力模型,主要适用于瓷砖产品。即按照纳税人投入生产的单位设备生产能力和正常生产耗用的时间,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量,进而推算其应税销售收入和应纳税额。二是能耗定额模型,适用于各种陶瓷产品。根据生产耗用电力支出耗用定额指标,测算产品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三是投入产出模型,适用于各种陶瓷产品。根据主要原材料的投入产出率,通过纳税人评估期内主要原材料耗用情况,测算出评估期产销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二)创新日用陶瓷行业纳税评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取得了税收收入、税源控管和秩序规范“三突破”。根据确定的各项评估指标参数和评估模型,**市国税局有针对性地对日用陶瓷行业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全市日用陶瓷行业税收管理质量与水平,强化行业税收管理,从而走出了一条以建立行业评估模型为突破口,进而加强整个行业税收征管的新路。从效果上看,达到了以产控销、以销控税的目的,实现了税收收入、税源控管和规范秩序的“三突破”:——税收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陶瓷生产行业共入库增值税1506万元,比上年增收623万元,增长42%。2008年上半年,为保证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大部分企业进行了窑炉工艺转换,但在生产不稳定、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仍实现增值税512万元,税收下降幅度远低于产量下降率。 ——税源控管不断加强。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对全市39家陶瓷生产企业共70条生产线实行分类管理。对出口企业实行市局、县局、分局三级立体管理,对一般纳税人实行重点管理,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通过采集动态数据,对基础数据不断进行维护,使纳税评估的参数指标更精确,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和税收监控能力,为实施长效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税收管理秩序明显规范。针对评估发现的13类问题,**市国税局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宏观经济职能部门进行了逐级逐条反馈。现陶瓷、乳品等行业都成立了行业协会,建立了协税组织,行业税收秩序明显规范。五、当前日用陶瓷行业生产的税收管理难点陶瓷产品主要分为日用瓷、工业用瓷和建筑(装饰)用瓷三类。**的陶瓷以碗、盘、杯、碟等日用瓷为主,产品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风格,同时也生产各种类型的地砖,所用原料主要是石英、砂石、粘土等非金属矿物质,其能耗主要是电力和煤炭。行业生产工艺复杂,有人称陶瓷工艺是“土与火”的艺术。从调查中了解到,陶瓷业的生产流程与核定税额有关的主要在选料、烧窑、烤花三个环节,是税收监控的重点。选料涉及到主要原材料的投入,选料、烧窑和烤花这三道工艺流程也是耗用电力和燃料的主要环节。通过调查,发现该行业的税收征管难度较大,主要为:一是陶瓷产品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多,工艺复杂。各种原辅材料至少在30余种,生产工序多达50多道,产成品品种繁多,税务人员难以掌握其原材料耗用量、动力消耗量等与纳税评估密切相关的指标数据;二是原材料购进数量难以掌控。由于日用瓷企业主要原料为未经加工的石、土等矿物质,供货者多为当地山场及农民,进货发票多为代开,业务真实性大打折扣;三是日用瓷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为了获取效益部分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逃避税收。六、创新建立行业纳税评估的完善方向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市把大力扶持发展陶瓷产业发展,作为大力发展全市五大新型支柱产业战略之一。从2008年开始,**市紧紧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战略中实施“南瓷北移”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全市“十一五”时期“调整陶瓷产品结构,发展精深加工”战略和山西省“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加品种、淘汰落后” 的方向,以建设好金沙滩、海北头、北曹山、藏寨等陶瓷园区,培育壮大嘉明、明星、新星、世嘉等20户骨干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转变初级生产方式,着力发展精细加工,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的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新骨瓷、釉中彩、釉下彩等中高档日用瓷。完善和扩大陶瓷协会功能,引导支持企业开展专业化、标准化协作生产,调整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加快工艺技术改造,整顿规范市场行为,壮大日用瓷产业整体经济规模,增强整体技术素质和竞争实力。**市国税局紧紧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战略中实施“南瓷北移”的战略机遇期,有针对性地对日用陶瓷行业制定出台巩固和完善新的行业评估管理办法。1.构建一支业务精、政策通、素质高的专业评估队伍。一方面,在日常税源管理中注意收集行业信息资料,为开展纳税评估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应抽调负责该行业税源管理的税收管理员、本单位业务骨干和行业协会协税人员联合组成行业评估小组,在充分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工作。2.实现涉税信息资料的全面获取。保障行业纳税评估基础信息的完整真实,必须在当前税收管理模式下,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提高信息采集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加强与政府及社会各部门(特别是行业协会)的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建立定期交换信息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获取行业涉税信息,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为智能化分析、评估提供有力保障。。3.加强对日用(陶)白瓷行业制定出台巩固和完善新的行业评估管理办法工作的宣传。纳税评估不仅是强化税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深层次的纳税服务。通过开展纳税评估,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纳税人不了解政策引发的税收违法问题,提高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能力。要通过宣传税收政策,使纳税人充分认识评估工作对降低税收风险的重要意义,进而提高税法遵从度。12全文查看**市**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晋北高原,是我国一座新型的重要煤炭能源工业城市,也是全国日用陶瓷主要生产城市之一。早在辽宋时期,**市**县就成为当时中国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集散基地。其生产加工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种类齐全、享有盛誉,史书曾有“陶埴一技、独擅北方”之说。中国陶瓷业发展到今天,从数量和规模上看,已雄 居世界第一。2006年中国陶瓷现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2%。近年来,中国陶瓷行业发展迅速,陶瓷产量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陶瓷生产和贸易大国。其中,中国的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2005年,中国陶瓷总产量达9600多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2%;出口达5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二,约占全球陶瓷出口总额的17%;特别是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中国的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2006年上半年,陶瓷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比去年同期的增长都超过了28%,陶瓷产品累计出口26.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在世界陶瓷业发展格局中,中国在日用、建筑、艺术陶瓷领域,继续保持着相对领先的地位。目前日用瓷生产山西省占全国第7位,**日用陶瓷产量达到3.99亿件,占全省的十分之七强。**已经成为华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也从一个陶瓷业的小县成长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日用膏白瓷产量占到国内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陶瓷大县。一、**县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近几年,**陶瓷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由于自身原因、市场因素和政策影响,整个行业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为:(一)品牌意识差**日用瓷在全国已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可是到现在多数企业仍只生产低档的白瓷或贴花瓷,没有注册商标,没有自己品牌,最多在包装箱上印上自己的厂名和厂址。销往外省市后,用户只知道**陶瓷这个地域品牌,不知道商品品牌,这严重影响着陶瓷业的发展。(二)环保政策的影响传统的陶瓷由于采用直接烧煤方式烧制,因而能耗高、污染重。随着国家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烧制陶瓷由原来的烧煤改为燃气。这一措施的到位,对陶瓷企业是一次极大的挑战。首先,燃气烧制是一项新的技术,短期内成熟不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据测算煤改气以后,产量只是以前的50%-60%。其次,加大了生产成本。以前的燃煤用的是当地的煤炭,每条线每月大约消耗10-12万元,煤改气后每月消耗18-20万元,且必须是优质煤或精洗煤,仅此一项每条生产线每月增加成本30多万元左右。(三)相互低价恶性竞争往年陶瓷企业都与客商签订货单,但在实际操作中这订单上的数量和价格虽然从表面上看很可观,但到最后,大部分都实现不了,签订的订货单只是个美丽的肥皂泡,而造成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企业间相互低价恶性竞争。由于低价竞争,企业利润微薄,导致企业缺乏积累资金,生产后劲不足,没有能力进行生产技术及工艺的更新改造,这样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普通瓷,因而产品上不了档次,价格就上不去,价格越是上不去,企业就越是没有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就这样,**县的陶瓷业陷入了一个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如华艺陶瓷公司,原先一个酒瓶售价可达到3.8元,由于相互竞价,现在降为1.8元,每件下降了2元。 (四)工人技术水平低下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县的国有集体陶瓷企业,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数以千计的技术工人,为后来**陶瓷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陶瓷工艺的不断改进,这些工人逐渐不能适应新工艺的需要。如原先采用烧煤工艺,产品合格率可以上到90%以上,而现在采用烧气工艺,高一点的达到48%左右,低的才20%。再加上陶瓷工艺流程复杂,达70多道工序,有一道工序出现问题,整个产品就会报废。工人技术水平低下,严重影响着陶瓷业的发展。(五)劳动力资源短缺陶瓷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是生产的主要要素。每条生产线大约需要150名工人,按56条线计算,**陶瓷企业就需要工人大约8400人左右。近几年,由于陶瓷企业的迅猛发展,工人需求量较大,人员短缺越来越制约着陶瓷企业的发展。造成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原因,一是建筑业工人工资较高,使得一部分人愿意到建筑工地干活;二是陶瓷企业工作场所温度高,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使得一些人不愿意到陶瓷企业工作。由于人员短缺较大,导致了工人工资上涨,女工工资上涨到了1000——1200元左右,男工工资上涨到了1800——2000元,工资平均上涨了10%多;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产能不能充分发挥。如佳美乐陶瓷公司,现有9条生产线,由于工人短缺,只能有60%的生产线开工,其余生产线只能停产。同时由于用工紧张,也加大了企业管理工人的难度,企业之间出现的管理和待[]遇不平衡,造成工人频繁跳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六)材料成本上涨生产陶瓷需要十几种材料。近几年材料涨价太快,企业成本加大,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前几年,某陶瓷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生产一个碗,需要煤矸石40%、长石15%、石英20%、粘土15%、滑石粉7%,还需要煤、方解石、龙岩土、氧化锌、氧化钴等辅料。1吨煤矸石150元,长石和石英分别为180元,粘土80至100元,滑石粉300元,方解石和龙岩土分别为400元。1吨原材料做成混料约需400元,还需人工费用400元,水电煤200元,合计1000元的费用。那么1吨原料可生产普通碗2000件,每件市场的销售价为0.4至0.5元,它所实现的利润是1000元,成本和利润持平。而现在,本地产煤矸石上涨到400元,左云煤已上到了600多元/吨,精煤上到了800多元/吨,其他材料程度不同的上涨了50—— 100元/吨,再加上工资上涨因素。据测算2008年1季度,陶瓷产品成本提高了14.5%,而销售价格只提升了10%左右。因此多数陶瓷企业现在处于持平或亏损状态。二、从对比看**陶瓷与世界陶瓷强国意大利陶瓷的差距意大利的陶瓷代表了目前世界陶瓷发展的方向。**县陶瓷与意大利陶瓷在陶瓷文化、工业设计、产品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运作及生态经济等方面作对应比较,以看清两地的差距所在。(一)陶瓷文化的差距。意大利陶瓷在产品质量、设计风格、花色品种、专业化分工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产品从设计到模具雕刻及整个生产过程,都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新产品推出较为慎重,不盲目追求产品更新速度(大约一年推出一个新产品),但产品的生命力很强,一种产品销售可以持续3—5年。每一款产品的工业设计和空间环境的营造,都表达了独特的风格和意境,不仅体现古罗马历史文化深远意蕴,而且与他们的建筑、家具结合一起,形成一种张扬着意大利民族浪漫风情的独特风格。**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目前还处在盲目模仿的阶段,产品开发偏离了本土民情,并没有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使陶瓷产品缺少文化底蕴的依托,产品寿命大大缩短。(二)工业设计的差距。意大利陶瓷以其独特的设计赢得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主要体现在:一是标本的采集。意大利陶瓷产品标本采集有专业人员在世界各地寻找各种石材、植物、化石等,标本百分之百取自于大自然。二是标本的选择。从标本的选择加工、电脑分色、底片制作、图片展示以及模拟实物样板等,高度专业化。**县陶瓷专业化程度偏低,企业设计人员或合作设计公司没有能力采集世界各地各种标本,产品前期设计思路受到较大的限制。(三)产品研发的差距。意大利陶瓷产品的研发有专业的研发机构,有些企业与色釉料公司和陶瓷装备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因此,世界最先进、最引导潮流的产品往往在色釉料公司和陶瓷装备公司可以看到。这些公司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仅帮助制造企业开发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进行指导,提供一条龙服务。其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在新材料运用的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优势。**县陶瓷目前的研发机构和色釉料公司以及陶瓷装备公司尚未达到这种程度。(四)专业化分工的差距。 意大利陶瓷专业化分工非常细,而且标准化程度高,每个企业只做一段相当于**县陶瓷企业的一部分,他们是专而精,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物流各司其职;我们是大而全,基本上靠自己企业的内部部门来处理,效率低下。这也是意大利陶瓷产品长期质量稳定的原因之一。(五)市场运作的差距。意大利建陶产品的市场运作与中国有很大差别,或者说我们**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他们已进入高级阶段了。意大利的产品销售是工厂生产什么市场就卖什么产品,而中国是市场需要什么,工厂就做什么,也就是说意大利陶瓷企业领导着消费,而我们的企业是跟着消费走。(六)生态经济的差距。意大利陶瓷产区萨索罗市内近300家陶瓷企业分布在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中,不仅没有对生态产生任何影响,而且还因为陶瓷产业的昌盛使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城镇成为世界闻名之地。80年代初,**县兴起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出现了大批陶瓷企业,形成了**县陶瓷产区。但是陶瓷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态经济造成较大的破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倡导绿色革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很明显这些企业与环境保护出现了逆反。三、陶瓷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出路(一)做好陶瓷行业规划和结构调整。**陶瓷发展到今天,已建成在世界上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掌握从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产生的自主创新技术,特别是陶瓷日用瓷生产制造技术、陶瓷装备生产制造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当前,**陶瓷行业的发展正处于提高、升级换代、做强做大的关键时期,如何把陶瓷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全面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将关系到**陶瓷是否可持续兴旺发展。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好时机,并用长远战略的眼光去做好产业发展的定位与规划。建设好陶瓷的清洁生产、装备制造、工艺美术、色釉料特种(精细)陶瓷等几大基地,以及推进生产、研发、会展、营销、物流、信息等六个中心,全面提升陶瓷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坚定陶瓷不能丢的观念,抓紧陶瓷产业的升级改造,择优汰劣。通过税收、环保、用地、能源等手段设置门槛,让脏乱差、占地大、能耗大、效益低的企业知难而退,外迁甚至关停。集中资源,对发展潜力大、品牌知名度高、效益好、无污染的大中型优质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扶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特种陶瓷、精细陶瓷的研发和生产,打造一批中国顶级的,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明星企业。(二)不断增强协会服务行业的职能。陶瓷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服务功能,主动跟国内外的同行协会联系沟通,真正成为会员企业的“娘家” 。为企业提供专业到位的服务,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指引市场发展方向,协助处理一些贸易纠纷;同时,加强规范、约束企业,避免恶性竞争行为。尤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等热点问题,要加强联系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对策,营造我县良好的营商氛围。具体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政府要进一步转变官本位的观念,下放一些事权由协会来处理,给予行业协会充分的权威。二是协会要丢掉官气,树立对企业服务的意识。三是行业协会要大胆管理协调,建立对违规不自律企业进行惩罚的机制和权威。(三)不断提升陶瓷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意大利在世界陶瓷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靠的就是别人不可比拟的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县陶瓷产业从发展起步到现在,已经历了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目前,陶瓷企业的发展正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优质企业日渐壮大,在国内外开疆辟土;劣质企业举步维艰,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陶瓷”要生存、要发展壮大、要在世界陶瓷产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创作素材浩如烟海、俯拾皆是。我们的陶瓷不可能也没必要一味跟着人家走,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是正途。“自主创新”并不就意味着闭门造车。本地的研发、设计机构和企业应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协助下,主动走出去,与意大利、西班牙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陶企互动交流,在查找差距的同时,借鉴别人的长处,自主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绚烂陶瓷文化。(四)发挥政府在陶瓷行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繁荣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产业界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在产业的规划、协调、推动、监管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根据**县政府《**市陶瓷产业整合提升工作方案》的精神,我们要抓紧“整合六大资源,实施六项工程”,逐步实现陶瓷产业由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生产模式的转变。1.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个包括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2.整合行业资源,组建一个行业协会;3.整合服务资源,培育一个流通宣传平台;4.整合文化资源,建造一个陶瓷文化博物馆;5.整合技术资源,形成一个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体系;6.整合人才资源,开设一个陶瓷产业人才培训平台。 (五)大力发展陶瓷会展业。打造一个国际级的会展品牌需要较长时间和持续的投入。跟国际上知名的展会相比,我们还存在巨大的差距。硬件方面,我们的规模还偏小,配套设施也有待完善。软件方面,宣传手段、展会布置仍有差距,举办仪式较为繁琐和沉闷。我们可以采取引入国际上有成熟经验和良好的客户信任度的展览公司,利用已初步建立起一定知名度的“陶交会”和“陶瓷工业展”等会展平台,整合**陶瓷会展业的资源,规范会展秩序,缩短与国际会展的差距,努力打造成一流的陶瓷会展中心。(六)打造陶瓷机械生产基地。陶瓷生产的优劣,直接取决于陶瓷机械水平的高低。陶瓷产业要提升,前提是陶机的升级。**作为陶瓷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和潜力巨大的陶瓷市场,也催生出巨大的陶瓷机械等配套产品市场。(七)打造**陶瓷区域品牌。“**陶瓷”应作为一个区域的整体品牌来打造,通过品牌战略提高产业经营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牢固确立自己的国际竞争地位。一是加强区域品牌的标准化建设。建立“**陶瓷”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通过品质管理,规范**陶瓷的整体运作。为“**陶瓷”这一区域品牌属下的产品质量、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形象标识、人员培训以及原材料采购等建立完善的标准,并争取转化为国内、国际权威认证认可。二是加强区域品牌的技术性保障条件建设。建立一个公共性国家级或国际级陶瓷产业综合性工程中心,加强对工艺和设计技术的研究,建立权威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设计制定和定期修改各种相关标准,推进标准化工作的逐步国际化,逐步创造条件转化为行业的认证认可中心。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共享资源的信息平台。加强国际、国内最新工艺和设计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市场和原材料信息的交流,做好动态信息发布,定期举办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和人员培训活动。四是做好商标设计以及国内特别是国际注册工作。创建“**陶瓷”区域品牌的第一步,应做好商标设计和注册工作。在设计时充分考虑陶瓷产业集群的行业特性,突出公共特性,突出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理念,强化对历史和人文文化内涵的反映,强化显著性设计。除进行国内注册外,特别要注重国际性广泛注册,科学运用好资源性、防御性、组合性注册策略。五是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制定一套完善的专业化推广方案,“**陶瓷”一旦申请注册以后,区域内现有的一切与陶瓷产业集群有关的公共性集体活动,都要全力推广这一品牌。同时有针对性地经常策划组织或参与国内、国际高层次的品牌推广活动。四、陶瓷业税收征管在发挥税收职能中的几个不到位2007年,**县陶瓷产量达到28785万件,比上年增长6.3%;陶瓷工业总产值39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陶瓷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4.76%。 2007年,**县陶瓷行业上缴税收1369万元,比上年增长23.89%。其中,上缴国税1275万元,比上年增长35.21%。每条生产线平均上缴税收24.45万元,比上年增加4.72万元。其中,每条生产线平均上缴国税22.77万元,比上年增加5.93万元。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时期以来,**陶瓷特别是日用陶瓷行业强势规模效应发展势头之好,令人鼓舞。但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行业的税收贡献率一直较低,很不对称。税收规模增长远远低于日用陶瓷工业经济规模的发展水平。说明税收管理滞后的弊端已暴露出来,这种状况引起**县国税局高度重视,为堵塞税收漏洞,加强行业税收征管,**县国税局组织精干力量在进行典型调查、数据采集、数据筛选、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于今年5月份,在山西省首家创新建立推出实施了《**市国家税务局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暂行)》(计6章23条)及“日用陶瓷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旨在切实提高对全市日用陶瓷行业税收管理质量与水平。其四项典型经验与基本做法是:(一)创新建立和推出**日用陶瓷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有效开展行业纳税评估、提升行业税收管理质量与水平,必须科学设定指标,测算参数,建立评估模型。**市国税局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全面采集基础数据。在全市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中选取8户纳税信用好,产品种类齐全的单位进行典型调查,分别采集不同规模、不同品种和不同烧制窑型的电耗标准,各规格瓷器的原材料投入产出情况,各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废品率等数据。为保证各种数据指标的客观真实,税务调查人员在深入车间,实地查验的同时,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体座谈,以进一步了解设备、工艺、管理、原料差异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幅度。2、多方筛选(收集)涉税信息。为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努力拓宽信息渠道,以获得第三方信息数据。从环保部门了解企业窑炉工艺,从电力部门掌握生产用电信息,从质检部门了解产品质量情况,从工商、地税部门掌握其他涉税信息,从行业协会了解产品销售价格、市场状况。3、准确测算参数指标。为使纳税评估更具针对性、实用性,税务调查人员参照行业标准以及同类企业的能耗、物耗比,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对各类型的陶瓷企业进行了综合调查、筛选、测算,初步确立了用于评估的行业预警值。如瓷砖生产企业评估指标参考值确定为设备实际生产能力3750平方米/日,浮动幅度上下20%;日用瓷、酒瓶、琉璃瓦生产企业评估指标参考值分别为:日用瓷的主要原料(石英、长石、砂石、粘土)的投入产出率86%--97%,吨瓷耗电578度,吨瓷耗电幅度± 15%;酒瓶的主要原料(石英、长石、砂石、粘土)的投入产出率79%--84%,吨瓷耗电650度,吨瓷耗电幅度±8%;琉璃瓦的主要原料(粘土)的吨瓷耗电454度,吨瓷耗电幅度±10%。4、规范建立评估模型。一是设备生产能力模型,主要适用于瓷砖产品。即按照纳税人投入生产的单位设备生产能力和正常生产耗用的时间,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量,进而推算其应税销售收入和应纳税额。二是能耗定额模型,适用于各种陶瓷产品。根据生产耗用电力支出耗用定额指标,测算产品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三是投入产出模型,适用于各种陶瓷产品。根据主要原材料的投入产出率,通过纳税人评估期内主要原材料耗用情况,测算出评估期产销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二)创新日用陶瓷行业纳税评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取得了税收收入、税源控管和秩序规范“三突破”。根据确定的各项评估指标参数和评估模型,**市国税局有针对性地对日用陶瓷行业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全市日用陶瓷行业税收管理质量与水平,强化行业税收管理,从而走出了一条以建立行业评估模型为突破口,进而加强整个行业税收征管的新路。从效果上看,达到了以产控销、以销控税的目的,实现了税收收入、税源控管和规范秩序的“三突破”:——税收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陶瓷生产行业共入库增值税1506万元,比上年增收623万元,增长42%。2008年上半年,为保证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大部分企业进行了窑炉工艺转换,但在生产不稳定、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仍实现增值税512万元,税收下降幅度远低于产量下降率。——税源控管不断加强。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对全市39家陶瓷生产企业共70条生产线实行分类管理。对出口企业实行市局、县局、分局三级立体管理,对一般纳税人实行重点管理,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通过采集动态数据,对基础数据不断进行维护,使纳税评估的参数指标更精确,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和税收监控能力,为实施长效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税收管理秩序明显规范。针对评估发现的13类问题,**市国税局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宏观经济职能部门进行了逐级逐条反馈。现陶瓷、乳品等行业都成立了行业协会,建立了协税组织,行业税收秩序明显规范。五、当前日用陶瓷行业生产的税收管理难点陶瓷产品主要分为日用瓷、工业用瓷和建筑(装饰)用瓷三类。**的陶瓷以碗、盘、杯、碟等日用瓷为主,产品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的风格,同时也生产各种类型的地砖,所用原料主要是石英、砂石、粘土等非金属矿物质,其能耗主要是电力和煤炭。行业生产工艺复杂,有人称陶瓷工艺是“土与火”的艺术。从调查中了解到,陶瓷业的生产流程与核定税额有关的主要在选料、烧窑、烤花三个环节,是税收监控的重点。选料涉及到主要原材料的投入,选料、烧窑和烤花这三道工艺流程也是耗用电力和燃料的主要环节。通过调查,发现该行业的税收征管难度较大,主要为:一是陶瓷产品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多,工艺复杂。各种原辅材料至少在30余种,生产工序多达50多道,产成品品种繁多,税务人员难以掌握其原材料耗用量、动力消耗量等与纳税评估密切相关的指标数据;二是原材料购进数量难以掌控。由于日用瓷企业主要原料为未经加工的石、土等矿物质,供货者多为当地山场及农民,进货发票多为代开,业务真实性大打折扣;三是日用瓷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为了获取效益部分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逃避税收。六、创新建立行业纳税评估的完善方向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市把大力扶持发展陶瓷产业发展,作为大力发展全市五大新型支柱产业战略之一。从2008年开始,**市紧紧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战略中实施“南瓷北移”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全市“十一五”时期“调整陶瓷产品结构,发展精深加工”战略和山西省“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加品种、淘汰落后”的方向,以建设好金沙滩、海北头、北曹山、藏寨等陶瓷园区,培育壮大嘉明、明星、新星、世嘉等20户骨干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转变初级生产方式,着力发展精细加工,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的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新骨瓷、釉中彩、釉下彩等中高档日用瓷。完善和扩大陶瓷协会功能,引导支持企业开展专业化、标准化协作生产,调整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加快工艺技术改造,整顿规范市场行为,壮大日用瓷产业整体经济规模,增强整体技术素质和竞争实力。**市国税局紧紧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战略中实施“南瓷北移”的战略机遇期,有针对性地对日用陶瓷行业制定出台巩固和完善新的行业评估管理办法。1.构建一支业务精、政策通、素质高的专业评估队伍。一方面,在日常税源管理中注意收集行业信息资料,为开展纳税评估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应抽调负责该行业税源管理的税收管理员、本单位业务骨干和行业协会协税人员联合组成行业评估小组,在充分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2.实现涉税信息资料的全面获取。保障行业纳税评估基础信息的完整真实,必须在当前税收管理模式下,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提高信息采集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加强与政府及社会各部门(特别是行业协会)的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建立定期交换信息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获取行业涉税信息,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为智能化分析、评估提供有力保障。。3.加强对日用(陶)白瓷行业制定出台巩固和完善新的行业评估管理办法工作的宣传。纳税评估不仅是强化税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深层次的纳税服务。通过开展纳税评估,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纳税人不了解政策引发的税收违法问题,提高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能力。要通过宣传税收政策,使纳税人充分认识评估工作对降低税收风险的重要意义,进而提高税法遵从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