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52297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摘 要:施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市场环境及企业自身原因致使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总量逐年递增,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关键词: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控制。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账款及代垫账款等。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收账款主要是企业因承揽施工生产任务应向业主或建设单位收取的工程结算价款和工程质量保证金等。 1.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及原因 由于施工行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的企业,大型工程往往是跨地域施工,大部分是雇佣劳务工,建设单位
2、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劳务工的权益,特别是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所在建的工程大多是国家的大型工程,账面上都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这些应收账款包含了工程款进度款、质保金5%、审计预留金5%、劳保统筹金3.25%等,审计预留金若国家审计不及时,3-5年无法返回,劳保统筹金是对跨省施工的企业实行(地方上的规定),按规定只能返回45%左右,因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本身就比较长,质量保证金的质保缺陷期一般都是3、5年,一项在建工程收入的8%--10%(质保金5%、审计预留金3-5%),就形成了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回,严重影响了资金周转。1.1导致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外部因
3、素主要有 1)施工企业往往是受各方面的监督,而在法规制度方面,尚不够健全,可操作性和对施工企业的公平性不够,对业主的约束有限。2)在我国基本建设持续高涨形势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应收账款额随之增长。同时许多项目对已完工作量的计价和结算支付的时间差,越拉越大,使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加长。3)建设单位的投资本身存在资金缺口,把负债经营的包袱甩给了施工企业,施工企业不得不垫资经营,为避免造成停工损失和自己企业在市场中的信誉,被迫连续垫付工程资金,赊购材料,施工企业也在利用负债经营维持施工继续进行。施工企业潜伏着赊购企业的诉讼危机。4)工程质保金退回不能全额收回
4、,原因是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相关规定,建设单位在支付工程进度款时就把进度款的按5%预留作为工程质保金,3-5%的审计预留金,到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质保金的质保缺陷期才开始3-5年,3-5年在质保期结束后,有些建设单位却以工程质量存在缺陷、项目未经审计等为由拒绝付款,或因指挥部解散或更换负责人使退保手续难以办理,最终形成长期拖欠。例如我所实习的公司里,某项目部工程造价3.2亿,现已竣工验收,质量保证金的缺陷期3年,3年后质保金已到期,账面上应收质保金5%,审计预留金为5%,计3200万,理由就是国家尚未审计,不已返回,此项目又是外出跨地区经营,根据当地地方文件规定,
5、外地企业劳保统筹金返还45%,给企业又加大了468万的成本.1.2施工单位自身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1)施工单位僧多粥少、饥不择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获取市场份额企业迫不得已拿条件苛刻的工程。2)有的施工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合理的进行信用控制对经营开发的重视往往放在投标本身,而对业主的资信调查却重视不够;施工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信用风险意识,在签订和履行合同中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为迎合建设方放弃优先受偿权,给应收账款雪上加霜。3)施工企业自身执行合同不力,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或工期延误等,给建设方制造了各种拖欠和拒付的理由。4)企业应有的制
6、度不健全,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出现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不清、清收责任制及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细、对账不及时等等问题。个别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心不强,不能对应收账款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为原因致使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2.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控制 针对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人根据在施工企业实习工作的切身体验,结合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提出以下建议或措施,以试改善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回收工作现状,加快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多赢的目标。2.1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抓起,控制应收账款的额度2.1
7、.1提高企业领导者的专业素质,正确决策,科学管理是降低和减少企业资金风险的核心。 企业的领导者要懂得财务管理,树立现金净流入的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在企业资产的结构中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减少应收账款的占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2.1.2从投标开始,加强源头治理 从源头上把关,杜绝中标业主资信差和资金不到位的工程,最大程度地降低业主拖欠工程款的可能。施工企业要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对业主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业主的资信情况包括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深入调查,建立业主信用等级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在投标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