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34778
大小:6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7
《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构建研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构建研究分析本文导航1、首页2、企业文化的视角衍变3、适应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既是对现有管理手段提炼、整合和延伸的过程,也是一种新的文化培育、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为您编辑了“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构建研究分析”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构建研究分析在核心竞争力上,中国企业最值得学习的榜样,首推戴尔与沃尔玛,这不仅因为它们是21世纪成长最快的两家公司,更多的是它们成长背后的逻辑:在它们成长的的过程中,却没有我们耿耿于怀的所谓的“核心技术”、“规模”、“品牌”等武器,唯一能够解释它们做得比对手更好的原因,就只能是它们对客户价值的追求和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且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也称之为企业文化力,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即企业家精神、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管理和企业环境等。企业文化既是企业成员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生产力和内在驱动力,是企业保持永久竞争优势的源泉。2010年4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正式发布,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企业风险管理融合提升,以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 一、企业文化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采取扩大开放的自觉思维孕育出企业文化的理论探索高潮,并随之将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国内学者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建设途径、跨文化、企业文化的变革以及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人本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在对企业文化的鉴别与认识方面,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谭伟东强调企业文化应是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的一个子属,是一种集团文化,一种组织文化,一种以经营与管理为本质特征的实体文化。它既要包含企业的精神、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同时也要外化为企业整体的共同追求、制度规范以及文化符码与标志。 对于企业文化与人的关系,余非、孙红湘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强化企业文化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动力机制是人而不是物,人在知识经济时代是最重要的资源载体,所以创新的人才是知识经济中企业的核心。同时,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好的理念应当注意发扬光大,而且要吸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华,这样才能创建有生命力、有创造力,有质量的企业文化。 对企业文化的传统基础与构成要素,张同起、刘运娇思考了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集体主义的传统,和企业文化强调归属感和向心力的宗旨是一致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人与人交往以“和”为贵的思想,也对企业文化建设中为达到组织内部员工的和谐与调动工作积极性有重要的正面作用。他们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追求,强调个人对时代的贡献,这与当今提倡企业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一致的,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的思想保证。赵东认为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所谓和谐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顾客为本,二是以企业员工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关键是要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把核心价值观在生产和服务中体现出来,在深入员工的内心和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成长起来。 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周丽认为企业文化既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良好土壤,同时企业文化又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企业文化具有哲学性、民族性、理念性、人本性、独特性、动态性、应变性等特征,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和价值标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引擎,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源。 除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外,我国学者在对国外理论模型的分析、借鉴和比较的基础上,也从方法论上提出了符合我国特殊情况的量化分析模型。郑伯曛构建了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VOCS表),他认为组织文化是一种内化性规范信念,可用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VOCS量表一共分为九个维度:科学求真、顾客取向、卓越创新、甘苦与共、团队精神、正直诚信、表现绩效、社会责任和敦亲睦邻,该表内的每个维度都有一种正相关或反相关的作用。王国顺在对Dension企业文化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形成描述企业文化状况的45个结构化问题,收集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条件检验后,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出企业文化的七个维度,分别是企业意识,员工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核心价值观,顾客意识、目标愿景等。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是新形势下促进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措施,为您编辑了“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需处理的关系浅析”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需处理的关系浅析一、与工商部门自身职能的关系。 实施企业信用监管是提高工商管理论文target=_blank>行政管理执法效能的重要途径,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工作的必要手段。企业信用监管应是工商职能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能体现出现代工商行政管理的新理念、新发展。从工作内容上看,一方面是对工商职能的充实、深化,通过信用监管,利用现代化手段使依法监管更为到位。如对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资格的合法性审查,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将提供查询功能;另一方面是对工商职能的提升、拓展,在依法监管的基础上,体现以德监管,从处罚到处罚与激励结合,从他律到他律与自律结合,从打击到打击与教育结合,从行政管理到行政管理与社会监督结合。 从实施形式上看,一方面在现有职能中相对突出、强化信用的要求,显示出信用监管的特色;另一方面,更是与现有职能的有机融合,将信用监管渗透在对市场主体监管的全过程,并通过工商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加以施行,如信用信息的采集,就是在登记、年检、各个专项治理、办案等过程中同时完成的,分类监管就体现在基层工商所的日常巡查中。从战略意义上看,一方面彰显了服务型工商的本质要求,突出了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再造,通过企业信用监管,促进企业信用建设乃至诚信、和谐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工商部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着力制度创新,推进职能整合,实现全程监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监管机制,确保企业准入“优生”,存续“优育”,退出“善终”。 二、与管理信息化的关系。 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工作是以工商系统自身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同时又对工商系统自身信息化建设产生强大推动力。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是一个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征集、存储、加工并使用的循环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要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前提,没有信息化的基本条件,没有强大的数据库,没有高智能的软件,没有互通互联的信息网络,企业信用监管的实施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应以“金信工程”为契机,努力创造工商部门管理信息化的条件,加快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由于企业信用监管对工商系统的信息化要求高,它也成为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催化剂。首先,它促使计算机软件的编写、采用,促使在各项业务中运用信息化管理,以保证企业信用信息能够在业务流程中实现自然输入、交换、处理、共享;其次,它促使计算机硬件的配置,由于企业信用监管将级别管辖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最终通过基层工商所实现监管,这要求工商系统内部上下、横向之间必须实现信息交换,对外必须实现全方位地信息输入,促使基层工商所、窗口受理单位都具备接收、发送信息的条件,以保证对企业的信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要利用与信息化共同发展的过程,搭建好技术平台。 同时,要加大人员、财力投入,加强计算机人员培训和专业人员的选聘,使电脑、人脑有机地结合。本文导航1、首页2、企业文化的视角衍变3、适应企业制度创新 二、企业文化的视角衍变:风险管理文化。 作为企业的思想灵魂,企业文化建设也在与时俱进,需要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理念。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为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应运而生,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既是对现有管理手段提炼、整合和延伸的过程,也是一种新的文化培育、发展和运用的过程。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体现于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以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的意义。 所谓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是指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生存发展目标而进行风险管理的活动方式及其成果。这种风险管理的活动方式及其成果通过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四种形式表现出来,共同构筑成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完整文化体系。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时代背景下,风险管理文化将成为企业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内在推动力。 (1)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凝聚并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引领,为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价值观念和风险管理行为规范。这种融合企业新的发展要求和风险要素的管理文化是企业理顺内部管理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平台,也是培养员工使命感、责任感和塑造凝聚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危机意识和大局观的土壤。 (2)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基础。 风险管理文化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也是企业“软实力” 的本质表现,决定着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必须以企业文化为背景,以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为先导,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使风险管理由高深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现实生动的企业文化,内化为所有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促进各项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3)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现代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增强风险管控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只有把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推广得更宽、更深、更广、更牢,才能使改革发展走得更稳、更远、更高。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可以转化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它既是企业的一种行为规范准则,也是彼此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最佳媒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从事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借助风险管理文化的力量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和实现了企业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2.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 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不同的风险文化,将会带来不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措施。风险文化是风险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可以说,风险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关键在于风险文化。美国一位银行家曾说过:“一个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信贷政策、程序,即使设置非常复杂的政策、程序、检查、报告等控制手段,如果缺少一个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所有这些都徒有形式。”健康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应包括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层面的文化内涵。 (1)精神层面的危机文化———居安思危。风险管理文化的精神层又叫风险管理的精神文化,相对于风险管理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它处于整个风险管理文化的最深层,并成为风险管理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要素首先体现在精神层面,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树立“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本能性危机意识,常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危机防范的意识;二是形成“风险可以防控、风险蕴含机遇”的前瞻性危机观念,实现对自发、分散的危机意识的整合与提升,通过主动学习,提高认知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三是构建“逆向思维、超前防范、综合管理、分而治之” 的系统性危机思想,从全面的角度辨识风险,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风险,从系统的角度评估风险,从专业的角度控制风险,从发展的角度监控风险。 (2)制度层面的合和文化———融会贯通。风险管理,最基本、最稳定的还是制度管理。精神文化的渗透、指导、调整作用,必须有一个逻辑秩序,这就是首先通过制度文化的层面或环节发生。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要素其次体现在制度层面,具体包括三个理念要素:一是“自上而下梳理、自下而上提炼、专业横向贯穿”的风险整合理念;二是“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开展流程化设计、实现系统化运作”的管理融合理念;三是“发挥信息化优势、打通信息孤岛、强化沟通协调” 的信息聚合理念。风险管理最基本、最稳定的还是制度管理,通过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中融入风险整合、管理融合和信息聚合的理念要素,建立一体化的流程管理模式,实现风险在企业上下内外之间的有效识别和系统整合,风险管理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和日常工作的融合以及风险信息在企业各层面完整快捷的传递,从而形成涵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制度化、具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3)行为层面的攻防文化———灵活务实。行为文化一般是指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具体行为、具体操作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行为风格、行为风尚,它独立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但又不可分割。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要素还体现在行为层面,侧重于攻防两个方面。攻防文化也是中华武术的精髓,讲究的是灵活务实、简洁高效。在风险管理中,攻就是主动出击,超前防范,通过控制风险来创造价值,它要求员工具备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能够根据内外部工作环境的特点,不拘泥于理论教条,在业务(管理)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去分析风险,并重点从事前预防的角度加以控制;防就是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风险发生的应急预案,提高危机攻关能力,力争将风险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4)物质层面的目标文化———安全第一。文化作为人们特定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物,都有一定的载体表征、表达出来或固定、凝固、保存下来,器物是其基本的、最终的载体,这就是文化的物质层面。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也有物质层面,这就是通过企业风险管理形成的安全的生产设施、设备和空间环境,安全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种物质技术手段,安全的企业产品及其服务设施等以物质形态存在表现的文化方式。从风险文化的特殊功能来说,风险管理的物质文化成果正是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第一目标,也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最终结果、最终目的: 环境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这三个安全必然达成企业财产安全、价值安全、目标安全。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要素体现在物质层面可以表现为三个层面:风险管理文化的第一物质层即安全的环境及其资源设施;风险管理文化的第二物质层即安全的技术及其服务设施;风险管理文化的第三物质层即安全的产品及其服务设施。 有了灵魂———精神文化和灵魂的载体———制度文化,才有相应的活动行为即行为文化;通过人们的行为过程,才生产、创造出相应的物质产品即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本质上就是人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有形载体和终端产物。 3.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 (1)将风险管理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看,提升员工的危机意识,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能力,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也是构筑风险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因此,需要借助企业文化将危机意识寓于全体员工,借助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促成企业全体员工齐心合力抵御风险,这样才会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效能,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企业应借助文化教育平台,在内部各个层面营造“主动关注、共同防范”的良好氛围,使风险管理成为每个人的职责。在此过程中,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或业务操作人员应成为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骨干。同时,应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广大员工的主体作用。 (2)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日常的管理流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是绍兴电力局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不同的风险管理文化会带来不同的风险管理效果,要使风险管理工作较为有效地开展,最为积极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明确企业各层面的风险管理目标、主体和内容,使其与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保持一致,通过系统的流程化管理,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企业各项业务和日常管理之中,在量化风险的同时,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 (3)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用到风险管理实践。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绩效的概念,将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风险防控工作的绩效考核,进一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因片面追求经营业绩和发展速度而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同时,鼓励企业员工进行持续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形成一种对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正确干预的文化,杜绝“自扫门前雪”的现象,营造风险管理的互助氛围,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 (4) 将风险知识和管理经验集成以实现知识共享。企业应建立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岗前风险管理培训制度。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演练相结合,注重两个信息库的建设:一个是风险数据库,通过动态显示企业各层面当前面临的各类危险点及风险等级,让员工掌握其所从事的工作面临哪些风险,如何进行有效控制?另一个是风险知识库,以风险知识和事故案例为主,将零散的风险管理经验等隐性知识显性化、系统化,帮助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在企业深化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深植于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全面提高广大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风险管理文化的引领,使全体员工在认识风险中学习,在分析风险中反思,在防范风险中提高,为企业迎接更严峻的挑战,实现更远大的目标提供坚强保障。本文导航1、首页2、企业文化的视角衍变3、适应企业制度创新 三、适应企业制度创新,构建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企业制度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形成没有捷径,它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没有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也必然流于形式、无所依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一点一滴地凝聚、升华企业精神才能为企业文化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制度的必要补充。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柔性管理,它以无形的“软”约束力构成企业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是“硬性”企业制度的必要补充。刚性制度也体现着人性管理,符合人的本能需求,而柔性管理也内含硬性的纪律和约束力量,能对人的行为加以限制和改造。 企业制度创新一定是在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确立的,企业文化变革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企业制度创新属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用于约束和激励员工的正式规范、规则和程序等的变革,它必须建立在一套明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之上,并且必然会招致既得利益者的抑制和反对。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企业文化变革来解释企业制度创新的意义和目标,争取员工对企业制度创新的支持和认同。同时,观念上的认同为制度创新的有效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基础。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质是规范和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激发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如果企业制度创新不能赢得企业员工在文化价值观上的认同,那么不管它设计得多么精妙,都可能只是一些繁琐复杂的奖惩条例,而不可能产生预期的积极效果。因此,企业制度创新必须建立在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和有效的企业文化变革之上。 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制度创新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制度创新必须相适应。具有强制性约束的企业制度必须与非强制性的企业文化约束相适应,否则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实现预期的理性目标。同样,引入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创新予以响应,这样的企业文化变革也注定不会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适应变化、提高绩效的两种相辅相成的重要的管理工具。 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企业文化的变革,企业文化变革又是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保证。文化是柔性的,制度是刚性的,只有刚柔并济,管理才能显出成效。因此,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制度创新两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是我国在借鉴美国《萨班斯法案》和《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套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制度文件。2004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指导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全面风险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帮助企业管理风险,以创造和保护企业的价值: 第一,帮助企业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第二,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的成本;第三,提高企业的绩效。国资委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2010年4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正式发布,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企业风险管理融合提升,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尤其是风险管理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以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 中国企业主要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在风险管理执行方面,还有如何夯实风险管理文化及将风险管理与业绩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应当建立一个机制以促进问责制和有效的业务风险管理,从而使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回报成正比。有效的风险管理往往经历不同观点的冲突,并且需要在风险管理者和业务部门主管间进行制约和平衡。如果企业文化无法将有效的监管架构和风险管理效力相融合,风险管理的价值就不可能实现最优化。因此,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视角的衍变,大力开展持续的风险教育,开发并借助交流渠道和教育课程加强风险文化,提高对风险职责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是企业应对风险管理挑战的重要步骤。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