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48234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财经类院校经济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经类院校经济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摘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培养理论知识体系过硬、较强的特定技能型人才是新时期赋予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本文以培养经济学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以理论体系构建和实施措施为出发点,围绕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体系展开分析。中国9/vie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型人才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专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的很
2、多高校在经济学专业的发展上已经很成熟,如德国已经做到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所以,为打造出竞争能力强、社会影响力高的“品牌效应”,财经类高校必须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出口旺进口畅”教育理念,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被市场和社会认可。 1目前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1.1培养目标与专业目标不适应 当前,民办财经类院校申报设置经济学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强的技能型人才。而实际的培养目标的设置中,并未以经济学专业的目的为出发点,致使培养目标偏离初衷。在培养目标的选择上,将
3、国内的财经类高校的培养目标和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折中来定位,未考虑到财经类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自身真正的特点,致使培养目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弱、目标效果差,培养出来的学社会认可度不高,竞争力弱,社会效益低。 1.2特色的教学课程未形成完成的教学体系 民办财经类院校的经济学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参照普通高校本科的教学模式,未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课外实践课程少、创新力培养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偏离,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相脱节。长期以往会表现为:专业能力与岗位不适应,知识面窄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符合,专
4、业知识薄弱与学习型组织的不适应,知识深度与岗位不匹配等。因此,目前的教学体系与就业单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2.1精确定位培养目标 作为民办财经院校,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因素。将培养“两有三实”即“有思想、有能力、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作为长期培养目标。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有政治思想、有经济思想,此外,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亲身经历职场生活的方式,
5、来夯��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教学上始终坚持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遵照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规律,根据社会的需求,为学生量体裁衣,使学生能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论中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被企业选择,而不是选择企业”的目标。另外,学院设有经管实验中心和实习基地,始终围绕“强化理论知识、岗位与社会对接”的宗旨,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向社会向企业输送了一批批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过硬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国外民办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已经很成熟,其成熟的关键则在于以市场需求为
6、导向,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例如: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上首先进行的是职业分析,通过职业分析来确定培训专业,且培训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民办财经类院在课程设置上应改变以往的设置模式,着眼于当前市场的经济环境,培养了一批批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从本质上讲,这类应用技能型人才所从事的工作能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带来益处。在构建教学体系上,借鉴国外的先进人才培养模式,以“未来市场”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培养适应市场的一线工作人才,加强他们市场发展中的主
7、人翁地位。 2.3注重学生本位教育 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能否成功培养应用型经济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素质的高低与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领会、掌握、灵活运用等成正相关性,只有先重视学生的本位教育,培养出一系列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使其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也决定着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创新研究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时,要非常注重学生的本位教育,让学生树立起追求自身发展的主动学习的意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将每个学生的特点纳入教学的切入点,注重整体性与个体
8、性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2.4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加强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不仅局限于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还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与较强的企业联手打造学生的第二课堂,并将其纳入学分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多走进企业,学生通过与企业零距离的接触,切实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和能力的缺欠,有的放矢的加强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