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文言文虚词复习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文言文虚词复习

ID:10374757

大小:6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6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1页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2页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3页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4页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文言文虚词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项目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课题文言文虚词复习修改与创新分工考试要求《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于、与、则、者、之命题规律《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命题趋势此专题结合文言文断句和文言文翻译进行考查教学方法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即可作为虚词用也可作为实词用。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

2、据语境讲成“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2.辨明词义和用法。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比”3.通晓古今。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呗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教学用具Ppt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对联导入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知识枯燥的性质,那就让

3、我们试着改变自己的思想。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君恩深似海(矣)(也)(耶)臣节坚如山(乎)(耶)(也)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虚词不虚顺口溜:因为与其则焉而且于乃若何达德达行求知求是所以之乎者也二、小故事操练重点掌握四个重要虚词“其”“而”“以”“之”意义与用法。1、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久之(),唐僧不之()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

4、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2、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然。”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3、兵者,危道也。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4、“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5、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险以()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入深穴”之勇……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岂以()他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三、学以致用A组:选词填空:之其1、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河中2、吾能胜()3、断()喉,食()肉4、()闻道也固先乎吾B组:选词填空:之其1、及其出,则或咎()欲出者2、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3、今欲举大事,将非()人不可4、曾不能损魁父()丘,如太行王屋何5、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类冒之6、()二虫又何知C组:选词填空:而以达德达行求知

6、求是1、、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死2、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3、夫夷()近,则游者众4、虏魏太子申()归5、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6、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四、练习巩固《三维设计分册二古诗文+语言文字应用》P241练中明考点第二课时自主落实《三维设计分册二古诗文+语言文字应用》完成18个虚词分餐练练习讲解《三维设计分册二古诗文+语言文字应用》P241练中明考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第三——六课时虚词复习方法:以读带理解,以生为主体,教师挑出重点和难点讲透。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1.【何】。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后来,“何”字成了“葛”的假借字

7、,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另:“何”“葛”“盍”三字同音,词义相通如:①“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②“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③“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之?(《赤壁之战》)②大王何来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