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30655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2
《汉语俗语与汉民族的本土文化特征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俗语与汉民族的本土文化特征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对汉语俗语的论述,结合汉民族独特的本土文化的特征,对汉语俗语充斥了汉民族古色古香的各种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探讨。关键词俗语汉民族本土文化价值取向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俗语是一种以极少的文字反映多信息的语言形式,言简意赅是它的优势。它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因此,它又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拥有了一大批使用者和传播者。它不是某个专家学者书斋里苦思冥想出来的产物,而是广大人民在生活中用集体的
2、智慧创造出来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培植出来的一朵奇葩。因此,在俗语这个简洁的形式里面,就希杰先生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的手段,是社会的窗口,是个人心灵的镜子,是古代生活的活化石。”俗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活化石的重任。一、俗语语言形式的选择就是一种本土文化的折射“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信息,这信息就是民族文化积淀。”汉语俗语在语言形式的选择上,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也就是说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审美情趣、哲学思想等,都在俗语的语言形式上留下了或隐或现的烙印。1、俗语
3、重形象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汉民族偏重表象的思维是一种近乎“形象思维”的模式。这不是说汉民族的思维品质不好,或是汉民族的原始思维模式就是建立在“观物取象”的基础上的,汉民族习惯于以感性的成分就占了优势,而理性的成分就显得薄弱了些。这种思维的模式体现在俗语的语言形式上就是:强调形式的完整性,语义的形象性。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在结构形式上,俗语具有比较完整的句子结构。如“识时务者为俊杰”,主谓宾齐整;“吃了砒霜药老虎”,是个连谓语句。甚至还有紧缩复句形式的俗语,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日间不作
4、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俗语在语义的传递时,特别注意语义形象性,俗语的形象性往往是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实现的。如“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是通过比喻手法,比喻不管什么样的坏人,都有一样的坏。用“乌鸦”来比喻黑心肝的坏人,再形象不过。“大丈夫顶天立地”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有志气有作为的人形象高大,气概豪迈。“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是旧时佛家劝告人行善改恶的口头语,它通过对偶的形式,告诫人们做好事就有好报应,做坏事就有恶报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臭皮匠”、“诸葛亮”又是使用的借代手法,“臭皮匠”代
5、平常之人,“诸葛亮”代足智多谋者。其余如使用比拟手法的“庄稼不认爹和娘,功夫到自然强”;顶真手法的“林多水多,水多粮多”;使用摹状手法的“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使用双关手法的“要打当面鼓,莫敲背后锣”。又由于俗语是劳动者人民创造出来的,因此,俗语在词汇的选择上,也颇具平常心,大多选用朴实无华,平实易懂的词语,这样就使俗语更具平民风格,更平易近人,这也是俗语千百年来得以常兴不衰的原因之一。2、汉民族这种重直觉,重整体的思维模式还体现在汉语的俗语中,词的独立性极差,词的意义,就词本身而言,在俗语中不能很
6、好地独立展示,有的词义几乎全部丧失了它原有的意义,一条俗语的意义要用整体的、相对的宏观的目光去审视,而决不能用1加1等于2的思维方式套用到俗语的理解上。如果肤浅的用1加1等于2的模式去看俗语的话,那么我们所理解的俗语,仅仅是几个词义的迭加,而几个词义的简单迭加后所得出的俗语的含义,有时与俗语真正的含义风马牛不相及,充其量也只是非驴非马的怪物。如“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等,这些俗语中词的个体符号意义在整条俗语的表现上,已显得微乎其微,
7、读者必须用整体的、相对宏观的甚至要用哲学的眼光去审视,方能悟出其真谛来。3、汉民族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汉民族喜爱四平八稳,以对称为美,喜欢成双成对,两两照应。表现在俗语的语言形式上,俗语以对偶句的形式出现的也占有很大的篇幅,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千尺有头,百尺有尾”、“不怕红脸关公,就怕抿嘴菩萨”等。在语音形式上,俗语讲究音律美,讲究顺口,便于一气呵成。俗语虽在平仄及韵律的要求上不如做诗词那么讲究,但广大人民在创造它时,由于大多数是口头代代相传,于
8、是传来传去,留下顺口的,去掉拗口的,无意之中,就使得俗语意韵和谐,平仄有致,琅琅上口。如“祸到临头再念佛”、“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又如“太婆今年八十八,曾见东南阵头发”,押花韵,合发花辙:“死了张屠夫,不吃浑花猪”押模韵,合姑功辙:“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押痕韵,合人辰辙。4、汉民族性格较为含蓄,说话不显山不露水,因此在俗语中,比喻、一语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广为运用,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