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7149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新消法》第五十五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新消法》第五十五条摘要《新消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变双倍赔偿为三倍赔偿,并以500元为兜底赔偿;第二款是针对经营者明知商品和服务有缺陷,对消费者人身造成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的,可要求遭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此条款的出台更好的打击了经营者的不法行为,使消费者得到更多的赔偿,但此条款仍存在问题:例如会出现更多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人;消费者的范围过于狭窄;“欺诈”和“明知”消费者可能面临举证不能;赔偿兜底数额伍佰元不够合理的问题。因此我国需要最高法院尽快出台对《新消法》的司法解释,立法完善减轻消费者在使用《新消法》第五十五条的举证责任和兜底赔偿条款的数额。关键词惩罚性赔偿消费者欺诈
2、中图分类号:D923.8文献标识码:A7《消法》经过二十年的实施,于去年进行了修改,2013年10月25日通过,2014年3月15日正式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新消法》结合我国现今的情况,在以前内容的基础上修改和增加了部分内容。引起消费者重点关注的是《新消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
3、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1《新消法》的出台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1.1加大惩罚力度,使消费者可获得更多赔偿从内容上说,《新消法》第五十五条包括2款规定,第1款规定是对《旧消法》第四十九条双倍赔偿的修改,变双倍赔偿为三倍赔偿,并以500为兜底赔偿,第二款是针对经营者明知商品和服务有缺陷,对消费者人身造成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的,可要求遭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当然这两款惩罚性赔偿适用也仅仅是针对经营者恶意造成严重后果才适用,但增加的赔偿倍数使受侵害的消费者能获
4、得更多的赔偿。1.2预防了经营者对消费者的侵权7《旧消法》的内容中包括损害赔偿,虽然也有一定的预防功能,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今天,经营者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故意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按照《旧消法》也只不过是双倍赔偿,这样很难以达到真正预防之目的,《新消法》,加重了对经营者故意欺诈或明知有缺陷的惩罚性赔偿的倍数,这使得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威慑功能巨大,这样就会使经营者注意此问题,减少经营者故意欺诈行为的发生,很好的预防经营者对消费者的侵权。2对《消法》的修改可能会存在的问题2.1可能会出现更多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人虽然在2013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
5、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第三条就明确:“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只是对食品和药品认可知假买假,对于其他商品和服务并未认可知假买假。《新消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我国《新消法》规定赔偿的倍数从两倍提高到三倍,经济利益的驱使,可能又会出现更多像职业打假人王海知假买假的情形,除了食品与药品还要在具体地案件中
6、针对具体案情判断是否为消费者,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法官在实际判断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一定难度。72.2消费者的范围过于狭窄消法中的消费者学界理论上只限定为生活消费的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但现实生活中,单位为员工发放福利购买的商品,发放到员工手里,以及改善员工办公环境购买的空调,为员工提供旅游服务等情况,这些通过仔细判断应当属于生活消费。在学界理论和实践中,单位成员可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如果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在购买商品过程中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的,则依据民法通则或合同法等其他法律规定寻求救济。对于《新消
7、法》第五十五条如果真正的购买者是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生纠纷后,应当有法人和他组织承担举证经营者故意欺诈或明知有缺陷而不告诉的责任,那法人和其他组织就应该纳入消费者这个概念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惩罚经营者的欺诈行为。2.3关于“欺诈”和“明知”消费者可能面临举证不能7《新消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要求经营者是存在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