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67719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推理演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科,由于其抽象性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该门课程比较费力。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说明了数学工具性的本质特征。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将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运用数学课堂,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达到学生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教学目的。本文主
2、要从五个方面来具体讨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数学意识5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为了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联系生活实际,将书本上那些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亲自感受数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及探索能力。譬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将讲台变成表
3、演的舞台,让学生分别表演生活中相对、相向、背向而行;同时及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等场面。接着,教师将“相遇问题”这一数学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在演员的表演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再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认识了元、角、分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开展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用人民币去买东西,在模拟买东西的各种情境中付钱、找钱。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从而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二、利用生活现象,诱发学习动机5在教
4、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安排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
5、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三、生活化游戏教学,愉悦课堂气氛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
6、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数数字,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让学生从家里拿来1―10的扑克牌玩,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又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设计一个摆数字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
7、,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四、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5《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利息”的知识点后,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
8、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