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ID:9989616

大小:7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9

皮样囊肿的mri诊断_第1页
皮样囊肿的mri诊断_第2页
皮样囊肿的mri诊断_第3页
皮样囊肿的mri诊断_第4页
资源描述:

《皮样囊肿的mri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颅内皮样囊肿的MRI诊断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09-5-25阅读:111次【字体:大中小】 颅内皮样囊肿是极其罕见的起源于外胚层的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0.04%~0.6%[1]。本组搜集3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发生与病理。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12~45岁,平均30.5岁。3例有癫痫史,2例因突发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视力下降入院等,行MRI检查证实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3例均行MRI检查。MRI行SET1WI和FSET2WI,常规矢、冠、轴位扫描。T1WI:TR/

2、TE=540ms/24ms,T2WI:TR/TE=2200ms/75ms。扫描层厚6.0mm,层间距1.2mm,矩阵256×256。3例均行脂肪抑制技术扫描,2例加作增强扫描。  2 结果  鞍上2例,鞍旁1例,形态不规则。T1WI为高信号(图1),1例病灶信号均匀,边界清楚,2例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毛线团样混杂信号影,边界不清。T2WI病灶呈灰或略高信号。3例脂肪抑制像高信号均消失(图2),1例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图3),另1例可见囊壁轻度强化。2例皮样囊肿破裂,在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可见脂肪滴信号影,脑室内脂液界面可见化学位移伪影(图4),并见幕上脑室扩张。  

3、3 讨论  3.1 发生与病理  颅内皮样囊肿是胚胎残余组织形成的先天性肿瘤。以往错误的观点认为[1],皮样囊肿是起源于外胚层及中胚层,因为其内的毛发、汗腺、皮脂腺等是起源于中胚层组织。但是皮样囊肿内的毛发、皮脂腺、汗腺是起源胚胎早期的外胚层,是在妊娠3~5周时外胚层表面与神经管分离不全,而包埋入神经管内,出生后形成胚胎类肿瘤[2]。镜下组织病理可见囊壁由两层构成,外层由纤维组织构成,而内层则由皮肤构成,与表皮样囊肿不同的是,皮样囊肿内含有皮肤附件,如毛发、毛囊、汗腺、皮脂腺等[3]。  图1、2 鞍上皮样囊肿破裂。图1为矢状位平扫T1WI:鞍上可见团块状高信号影,额

4、部脑沟内亦见高信号影。图2为冠状位脂肪抑制像:鞍上高信号影消失 图3、4 鞍上皮样囊肿破裂。图3为矢状位增强扫描T1WI:鞍上不均匀高信号影,未见明显强化,脑室及额部脑沟内亦见高信号影。图4为轴位平扫T2WI:双侧脑室额角脂肪与脑脊液界面可见化学位移伪影  皮样囊肿可破裂,其原因[4]:(1)自发性:由于衬有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分解,脂类代谢的液产物和氢的增加,皮样囊肿内的成分及体积发生变化,可引起破裂。(2)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导致颅内缺血缺氧,颅内压增高;囊内分解代谢产物的增多引起囊腔内压力增加以致破裂。(3)头外伤:撞击伤、坠落伤脑震荡导致肿瘤破裂。颅内皮样囊肿

5、破裂时,有其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3.2 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  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及中线旁,颅内最常见于鞍旁、前颅窝底及后颅窝[1],无明显性别差异,常见于30岁年龄组。癫痫和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囊肿破裂后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血管痉挛、脑梗塞,甚至死亡。少数囊壁可见一窦道通过缺损的颅骨与皮肤窦相遇,感染后可引起脑脓肿[5]。  3.3 MRI表现  皮样囊肿呈囊状,边界清楚,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亦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较低。由于其内含有毛发等不同成分,信号可不均匀,以T2WI为著。脂肪抑制像可见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部分囊壁可见强化。皮

6、样囊肿破裂后,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可见脂肪信号影,脑室内脂液界面可见化学位移伪影。较小的皮样囊肿破裂因其内容物外溢而塌陷闭塞,仅见颅内脂肪滴而未见原发灶显示,但亦有可能为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所致,必要时应行脊柱MRI检查。  颅内皮样囊肿的MR诊断优于CT:(1)可行矢、冠、轴多方位成像,立体显示好且无骨骼伪影;(2)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范围以及与颅底的关系;(3)显示皮样囊肿破裂后所致的并发症优于CT,如化学性脑膜炎、血管痉挛、脑梗塞。  3.4 鉴别诊断  3.4.1 气颅: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脂肪滴CT扫描有时与气颅混淆,病史和CT值的测定有助于两

7、者鉴别。动态观察气颅的气体常短期内吸收或移位。气颅的气体在MRI扫描任何序列均呈极低信号,很易与脂肪滴区别。  3.4.2 脂肪瘤:罕见,病变常位于中线、胼胝体区、四迭体和小脑上蚓部。病灶常为单发,密度均匀,可有瘤壁钙化,常合并有胼胝体发育不良。  3.4.3 表皮样囊肿:较皮样囊肿多见,亦起源于外胚层,但其内不含有皮肤附件,常位于桥小脑脚池等偏中线部位。密度或信号类似于脑脊液,其特点是病变向邻近的蛛网膜下腔蔓延生长。  3.4.4 畸胎瘤:常见于三脑室后及鞍上,发病年龄较小。亦可破裂,在蛛网膜及脑室内出现脂肪滴。其典型者由三胚层构成,CT平扫可见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