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67610
大小:65.1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2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与MRI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与MRI诊断作者:归云荣,归俊,马春艳,凌日宣,芦苇【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与MRI表现。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表皮囊肿的CT与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13例,鞍上或鞍旁5例,松果体区和第四脑室内各2例,小脑延髓池1例。肿瘤大小不等,形态多不规则,轮廓光整或呈分叶状。CT平扫15例呈均匀低密度,3例呈稍不均匀的低密度,CT值在-20~10Hu之间。在MRIT1WI上肿瘤呈不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FLAIR图像上都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增强后扫描肿瘤均无明显的强化。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与MRI表现较具特征性,通过CT、MR
2、I检查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与其他类似的颅内病变鉴别。【关键词】表皮样囊肿;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枢神经系统囊肿颅内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8cyst)是起源于外胚层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3%[1]。以前用一般影像学检查很难作出准确诊断。随着CT与MRI的广泛应用,对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了更深刻认识,诊断准确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与MRI表现作回顾性观察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了1993年6月~2007年6月间共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
3、样囊肿。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6~65岁,平均44.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健忘、行走不稳、听力下降、颅神经麻痹等。 1.2CT、MRI检查方法 23例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其中15例作CT平扫,8例作MRI平扫和增强检查。CT扫描机为GECT8800或GECTHispeedDX/i螺旋CT,层厚5~10mm。MRI检查使用SiemensNovus0.35TC型开放式永磁MRI扫描仪。采用头部线圈,行自旋回波(SE)、T1WI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和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轴位、矢状位扫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FLAIR)、轴位扫描。层扫层厚为5~6mm,间隔
4、1.5mm。所有序列横断面扫描时层面一致。Gd-DTPA12~15ml,静脉注射后,作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与平扫时T1WI相同。8 1.3观察内容 对23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CT密度、MRI信号强度、造影剂增强情况及邻近结构的改变均作了观察记录。 2结果 2.1肿瘤部位 13例位于桥小脑角区,5例位于鞍上或鞍旁,松果体区和第四脑室内各2例,小脑延髓池1例。所有肿瘤均位于脑外硬膜内和中线旁。 2.2肿瘤大小、形态、边缘及轮廓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线为6cm。肿瘤形态不规则,沿着脑池、脑裂呈匍匐式钻孔生长,并沿着邻近蛛网膜下腔塑形发
5、展。肿瘤轮廓呈分叶状16例,轮廓较光整7例。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清楚。 2.3肿瘤的CT、MRI表现8 15例表皮样囊肿作CT平扫均显示与脑脊液相似的低密度。CT值在-20~10Hu之间。密度多较均匀,未见出血或钙化影。在MRI上,8例表皮样囊肿,T1WI呈不均匀的低信号,信号强度略高于脑脊液,低于脑组织。肿瘤内可见斑点状、条状略高于肿瘤主体的中等信号影(见图1)。T2WI呈不均匀的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似甚至高于脑脊液,在肿瘤内可见斑点状稍低信号(见图2,图3,图4)。在FLAIR上肿瘤呈不均匀的稍高信号或稍低信号,与周围脑脊液低信号分界清楚。Gd-PTPA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2
6、.4肿瘤与周围情况 有9例因肿瘤体积较大而有占位现象,14例无占位效应。瘤周脑组织无水肿征象。有3例合并阻塞性脑积水。6例肿瘤邻近血管或神经被包绕。 3讨论颅内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或珍珠瘤,是起源于外胚层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0.2%~2.6%[2]。90%的病变位于脑外硬膜内,其中发生在桥小脑角区占50%以上,仅有少数位于脑实质内或硬膜外。本组23例均位于脑外硬膜内。肿瘤的发生是在妊娠3~5周神经管闭合时,神经与皮肤外胚层不完全分离,以致在神经沟内残留外胚层细胞,8表皮样囊肿是由这些异位的外胚层细胞发展而来的,由于表皮样囊肿由内层层状的鳞状上皮和外层的纤
7、维囊构成。囊肿通过不断的上皮细胞脱屑转变呈角质和胆固醇结晶而逐渐长大。肿瘤质地柔软,内含丰富的胆固醇结晶和不成熟的脂肪组织,外形呈颗粒状,似珍珠,故又名“珍珠瘤”,有着实质性肿瘤的本质。表皮样囊肿为先天性肿瘤,由于其生长十分缓慢,常在30~50岁时发现。本组病例发病年龄为16~65岁,平均44.5岁。病史较长,6个月~10年。与文献报道[2]一致。表皮样囊肿常位于中线或中线旁,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占50%以上,其次为蝶鞍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