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高炉:在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奋进

中国大高炉:在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奋进

ID:9973081

大小:3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17

中国大高炉:在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奋进_第1页
中国大高炉:在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奋进_第2页
中国大高炉:在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奋进_第3页
中国大高炉:在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奋进_第4页
中国大高炉:在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奋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大高炉:在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奋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高炉炼铁行业面临产量饱和,产能严重过剩,进入先进与落后指标并存,现代与传统理念并存这种“新常态”的挑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加快高炉大型化的进程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环境友好的高效、安全、长寿的高炉技术;转变技术创新的观念和理念,构建以基础理论为先导的知识创新、以面向生产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和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管理创新;大力开发和推广炼铁新技术,从而实现高炉炼铁技术的转型升级和创新”。这是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炼铁专家杨天钧教授不久前在柳钢召开的第十六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上的报告要点。  大型高炉如雨后春笋耸立神

2、洲  在“新常态”下,我国高炉炼铁的发展速度已由2001年的平均增速15.7%调整到2014年的0.47%的增速。发展速度虽然减缓,但炼铁事业却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主要表现是淘汰大批落后产能,实现高炉大型化,不断提高现代炼铁的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型高炉由于具有单位炉容投资低、能耗低、能源利用率高、环境负荷低、生产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得到快速发展。国内首座4063m3巨型高炉自1985年在宝钢诞生以来,至2005年宝钢4号高炉建成投产的20年间,国内仅有宝钢4座4000m3以上级巨型高炉生产。但近十年来,国内4000m3级巨型高

3、炉如雨后春笋涌现,截至2015年10月,4000m3以上级高炉已有21座,最大高炉有效容积为5800m3(沙钢)。另外,我国3000m3-4000m3级的大型高炉也发展到36座。这些巨型和大型高炉建成投产,极大地改变了我国高炉结构,对促进我国高炉炼铁整体工艺装备的发展,提升钢铁业效率和效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宝钢:善于学习、创新的领头雁  据宝钢炼铁厂长朱仁良介绍,如果缺乏更加严格、科学、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及相应配套的生产技术。大型高炉就会在波动中产生巨大的产量、成本、能耗、环境等方面的损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进步的

4、不稳定因素。因此,大型高炉的操作与管理是高炉大型化发展的保障,是充分发挥大型高炉优势的前提,也是钢铁厂竞争力的体现。  宝钢在投产初期对大型高炉的操作认识不足,再加上每座高炉的装备各不相同,产生了原燃料质量波动、设备不稳定等因素,给高炉顺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1号高炉采用双钟四阀式结构,不太容易掌握导料板档带来的炉料的落点变化和径向矿焦比的分布,炉墙反复出现结厚现象,导致高炉顺行不好,崩滑料多,强化冶炼难以实现;又如3号高炉采用的全冷却壁矮胖型高炉,操作上无现成的经验可循,由于过多地考虑长寿问题,边缘气流压得过重,导致

5、软熔带根部低,崩滑料次数多,炉况波动大,甚至发生炉凉等事故。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宝钢炼铁人始终以邓小平同志为宝钢题辞“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为指引,以创新求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4座高炉全部实施强化冶炼,并长期保持稳定顺行;成功实现了高煤比、高利用系数、低硅低硫、优质低耗的冶炼操作,喷煤比、燃料比、工序能耗、利用系数等一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或世界领先水平。其3号高炉一代炉龄更是达到19年,单位炉容产铁量达到1.57万吨/立方米,步入世界长寿高炉行列;实现了高炉工作者一直追

6、求的“优质、低耗、高效、长寿、环保”的目标,为宝钢整个生产和物流平衡走上良性循环做出了贡献。这一质的飞跃,在宝钢炼铁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钢京唐:不懈追求迎头赶上  随着首钢京唐公司的建设和投产,两座5500m3的大型高屹立于渤海之滨曹妃甸。  2011年以来首钢炼铁人通过对大高炉冶炼规律的不断摸索,不懈追求,积极的进行技术创新,实行大矿批、短风口、氧炼枪、高镁含钛球团、自然镁及低硅烧结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创新,及在日常生产中严抓管理和精细化操作,保证了两座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实现了低燃料消耗,而较低的铁

7、水成本也为首钢京唐公司降本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  京唐高炉2012年解决了顺行问题,2013年解决了产量问题,2014年解决了成本问题,2015年以“质量“为中心,同时统筹兼顾其它所有问题。2015年单月最高产量达到80万吨,单炉利用系数最高达到2.411t/(m3.d),2015年1-9月累计焦比305kg/t,煤比170kg/t;2015年3月两座高炉负荷同时达到5.5达到自两座高炉同时投产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3月两座高炉合计完成焦比293kg/t,煤比177kg/t,燃料比494kg/t。2015年9月在消除外围

8、影响后(8月限氧、干熄焦年修及9月初高炉年修),1炉负荷达到5.70,2炉负荷达到5.61,负荷进一步提高,焦比达到280kg/t,煤比190kg/t.。2015年1-9月累计燃料比500kg/t,最低燃料比达到488kg/t,实现了大型高炉追求的低燃料消耗。  由于严格控制,使其铁水成本呈逐步降低趋势,由2013年的2336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