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60493
大小:666.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5-17
《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修复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AnhuiVocactional&TechnicalCollegeofIndustry&Trade毕业论文中文题目(二号黑体)英文题目(18ptTimeNewRoman,Bold)所在系院:机械与汽车工程系专业班级:数控(一)学生学号:2013180102学生姓名:曹蔚然指导教师:方旭2015年4月28日第33页共33页冲压模具一、概述冲压工艺是塑性加工的基本加工方法之一。它主要用于加工板料零件,所以有时也叫板料冲压。冲压加工时,板料在模具的作用下,于其内部产生使之变形的内力。当内力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板料毛坯或毛坯的某个部位便会产生与内力的作用性质相
2、对应的变形,从而获得一定的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通常在冷态下进行,因此也称为冷冲压。板材冲压具有下列特点:(1)材料利用率高。(2)可加工薄壁、形状复杂的零件。(3)冲压件在形状和尺寸精度方面的互换性好。(4)能获得质量轻而强度高、钢性好的零件。(5)生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因此,冲压工艺是一种产品质量较好而且成本低的加工工艺。用它生产的产品一般还具有重量轻且刚性好的特点。板材冲压常用的金属材料有低碳钢、铜、铝、镁合金及高塑性的合金钢等。第33页共33页冲压工艺在汽车,电机,仪器等各种民用轻工产品以及航空和兵工等的生产方面占据十
3、分重要的地位。现代各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冲压生产都是十分发达的。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冲压生产占有重要的地位。关键词:1、冲压工艺2、落料模设计二、设计任务零件名称:汽车备轮架加固板 材料:08钢板厚度:4mm生产批量:大量生产 要求编制工艺方案。图1汽车备轮架加固板零件图 第33页共33页图2汽车备轮架加固板实体图三、冲压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为备轮架加固板,材料较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汽车备轮架强度。零件外形对称,无尖角、凹陷或其他形状突变,系典型的板料冲压件。零件外形尺寸无公差要求,壁部圆角半径,相对圆角半径为1.25,大于表相关资料所示的最小弯曲半径值
4、,因此可以弯曲成形。的八个小孔和两个腰圆孔分别均布在零件的三个平面上,孔距有位置要求,但孔径无公差配合。圆孔精度不高,弯曲角为,也无公差要求。第33页共33页通过工艺分析,可以看出该零件为普通的厚板弯曲件,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主要是轮廓成形问题,又属大量生产,因此可以用冲压方法生产。四、确定工艺方案4.1计算毛坯尺寸该零件的毛坯展开尺寸可按式下式计算: 上式中 圆角半径; 板料厚度; 为中性层系数,由表查得; ,为直边尺寸,可知:
5、 将这些数值代入,得毛坯宽度方向的计算尺寸 考虑到弯曲时板料纤维的伸长,经过试压修正,实际毛坯尺寸取,同理,可计算出其他部位尺寸,最后得出如图3所示的弯曲毛坯的形状和尺寸。第33页共33页4.2工艺方案的选择方案一:落料——首次弯曲——二次弯曲——冲孔。方案二:冲孔——落料——首次弯曲——二次弯曲。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模)——首次弯曲——二次弯曲。方案四:冲孔,落料(复合模)——首次弯曲——二次弯曲。对以上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一:全部冲孔工序安排在弯曲成形后进行,缺点是成形后冲孔,模
6、具结构复杂,刃磨和修理比较困难,上、下料操作也不方便。方案二:单工序模,先冲孔再落料保证一定的精度,但主要适用于生产量较小或单件生产,生产率较低,且多了一模具,生产周期长。方案三:从生产效率、模具结构和寿命方面考虑,将落料和零件上的孔组合在三套模具上冲压,有利于降低冲裁力和提高模具寿命,同时模具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也较方便。但是连续模的结构复杂,对制造精度的要求高,制造成本高。方案四:落料和零件上的孔采用复合模组合冲压,优点是节省了工序和设备,而且有利于降低零件的生产成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以上的方案分析,选用方案四比较合理。第33页共33页4.3确定
7、排样方式和计算材料利用率4.3.1排样的意义冲裁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上的布置方法叫排样排样合理就能降低材料消耗。大批量生产时,材料的经济利用是一个重要问题,特别对贵重的有色金属。排样的合理与否将影响到材料的经济利用、模具结构与寿命、生产率、冲裁质量、生产操作方便与安全等。4.3.2材料的利用率排样是否合理,经济性是否好,可用材料利用率来衡量。利用率用下式来衡量:M成------一个成品的重量,kgH-------一个零件的消耗定额,kg;M-------冲压原料的重量,kg;n-------原材料上排样所得零件的数量,个确定条料的利用率[6]:(取板料的
8、规格为3655001.4)工件的有效面积:S0=255500mm2条料的宽度: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