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55008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6
《傅说的事迹及其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傅说的事迹及其思想傅说(yuè)(约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傅说是我国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学家。武丁安邦治国,他辅佐商王形成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说命》三篇,其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名句,为我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史观基石;他的治国方略,改变
2、了商朝持久的没落,他落难时所创造的“版筑”(俗称打墙)营造技术,是我国建筑科学史上的巨大成就,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巨大进步。高宗武丁尊他为“圣人”,就是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历史上人们总把他敬之为“圣人”、“天神”、“梦父”及天策星。一些文人名士如屈原、李世民、杜牧、王维、司马光、苏轼,孟子等,均撰文赋诗颂扬他的卓才高德。商王武丁是位胸怀远大,励精图治的著名帝王。他即位之前,曾经生活在民间,比较了解社会底层的实际情况。即位以后,三年没有真正亲理政务,国事全由家宰代行管理之权,而他则以半个局外的方式观察了解分析
3、,构建他复兴殷商的王朝组织体系及治国方针。贵族中,他终找不到理想的得力辅佐人选。其实,他早就清楚,之所以国家没落是无明君,之所以不振是无贤臣。而他的人选,在他与傅说相识后,就已经认定了。但是,他更加清楚的是,贵贱等级分明,是当时一国政治体制难以逾越的雷池。要不拘一格选拨人才,必然会遭到王公权贵们的坚决反对。商代,人们尚神,武丁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编个故事:上苍托梦引见,有个可以辅政的圣人,就在王国之境。然后,令人按他描述梦中所见圣人面貌神态,画成了画像。先对照王朝内王公大臣寻找,却没有一个人对得上号,便派郑达
4、等众大臣到处去找。 结果,在傅险(亦称傅岩,今山西平陆县以东的圣人涧。),找到一个相貌相像,名叫做“说”的人。傅说从政之前,不知何因,曾在奴隶群体中,在傅岩做苦役。那里是虞、虢两古国交界之处,傅险这个地方在殷商时期是虞、虢两国交界处,是潞盐运销黃河以南的交通要道。这里两山高耸,涧水中流,每到夏季,洪水暴涨,沖毀道路,行旅受阻,奴隶们就在这里用传统方式以土石堆砌阻拦,而傅说这位智者,在短暂的劳动中就发明了版筑术,以此方式筑路垒堤,不仅效率极高,且坚不可摧。后人从此延用此技术筑路垒堤建房,甚至,如今还可以可几千年
5、前的实物遗迹,比如长城。当时的傅说,在此地隐居,有天大的才干,也无从施展。郑达带着“说”回到国城去见武丁。武丁一看就笑着说:“我在梦中见到的‘圣人’正是他”。武丁便当众王公大臣面请教他治国平天下的办法,傅说应对如流,条条切中时下政不利之要害,大道理极其深刻,武丁等听后赞赏不以,便举其以为相”。傅说没有辜负武丁的一片苦心,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商朝的面貌焕然一新。对内生产发展了,人口增加了,人民富裕了,社会风气好转了;对外,在与鬼方、土方、羌方的多次周边战争中,屡次大捷。武丁在傅说的帮助下,文治武功,天下太平,国家强
6、盛,商朝又进入一个极盛时期。武丁是我国至今历史上第一位有确切记载的君王,而傅说即历史上第一位有确切记载的国相,逝世后,地方在傅说曾经从事“版筑”处建立了“傅说祠”,傅说当时藏身的洞穴被后来的政权命名为“圣人窟”,“圣人窟”前的小河被命名为“圣人涧”。我们都知道孔子被尊奉为“圣人”,流传至今,据史籍所记,我国历史上最早被尊奉为“圣人”者,是比孔子大约早800年的殷商国相傅说。傅说的重要文献,就是流传后世的“君臣对话录”三篇,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君臣间的对话,即傅说的治国之道,它记录在我国最早的历史典
7、籍《尚书·说命》中。《说命》是记录圣人言论行事的不朽篇章,《说命》三篇是极其珍贵的古文献,它记录了圣人傅说的传奇经历,向商王武丁进行谏诤的言论主张和高风亮节,它的价值几可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相媲美。自商王武丁把傅说请入宫中、举以为相,并命他“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后,傅说曾多次向商王进谏,《说命》对此有详细记录。这里,谨择其言论的几个闪光点进行剖析。其一,君王要从谏如流。傅说告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孔传:“言木以绳直,君以谏明。君能受谏,则臣不待命其承意
8、而谏之,谁敢不敬顺王之美命而谏者乎!”君王作为一国的首脑,智力毕竟有限,往往会考虑不周而出现偏差,必须听从大臣和百姓的进谏才能圣明。如果君王欣然受谏,大臣敬顺王命而谏其不足,这将是一个多么和谐而不断进步的社会!孔子也主张对君王进谏。《论语·宪问》记:“子路问事君”,孔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朱熹注:“犯,谓犯颜谏争。”孔子自己就曾通过弟子向鲁国执政者进谏:“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