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的学习和鉴赏

浅谈唐诗的学习和鉴赏

ID:9949861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6

浅谈唐诗的学习和鉴赏_第1页
浅谈唐诗的学习和鉴赏_第2页
浅谈唐诗的学习和鉴赏_第3页
浅谈唐诗的学习和鉴赏_第4页
浅谈唐诗的学习和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唐诗的学习和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唐诗的学习和鉴赏何蓉摘要:中国古典文化,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也是最有魅力的。然而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唐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有其独特的魅力。怎样去学习和鉴赏唐诗,已经成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和简单鉴赏唐诗呢?关键字:浅谈唐诗学习鉴赏中国古典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也发挥这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读者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陶冶,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唐诗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和地位。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对唐诗进行了钻研和学习,其中也不乏广大的外国读者的青睐。那么,

2、我们在探索唐诗魅力的过程中,又该如何去学习和鉴赏唐诗呢?下面,我们将从唐诗的学习和鉴赏两个方面,和大家探讨欣赏唐诗的独有魅力。一、如何进行唐诗的学习?唐诗,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散发着独有的光芒,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唐诗的魅力,引来给多的读者,更多学者对唐诗也产生了及浓厚的兴趣。我们要想学习鉴赏唐诗,首先应该对唐诗有足够的了解,对唐诗有充分的学习。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探讨唐诗的学习:诗人生平经历;诗的写作背景;诗的意思;诗的重点字的理解。(一)诗人的生平经历一个诗人,他能写出怎样的作品,不仅取决于他渊博的学识、不俗的文学之外,还取决于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俗话说

3、: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只有对生活有丰富的、深刻的体验之后,才能作出感动人心的作品,他的作品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举个例子说: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被世人公认为“诗圣”。从他的诗作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烈的爱国情怀。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诗圣能写出这样的诗作呢?这主要是因为他生活在战乱之间的唐朝,一生在官场沉浮,最后壮志难酬。虽说经历坎坷,但是他的心中始终记挂着天下百姓,从而在他的诗作中流露出如此浓烈的爱国情怀。每一首作品的完成,都凝聚着诗人的心血和智慧,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从他们的诗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志向,还可以从中去领略诗人的生平经历

4、。读其诗作,犹如与其本人直接交流。(二)诗的写作背景一首诗的完成,是在时代洪流的大背景和诗人创作时的小背景下完成的。对一首诗的学习,首先在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之后,还要对诗作创作时的时代大背景和诗人创作的小背景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诗的意思,欣赏诗的魅力。1、唐诗的创作大背景唐诗,是唐代盛行的一种文体。要想对唐诗有充分的认识,首先要对唐代的历史有应有的了解。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并且设东都洛阳,武周时期洛阳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

5、周代唐,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唐朝共历274年(包括武周是289年),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唐代,是中国国力最昌盛的时代,无论其文化、科技、国力都处在一个顶峰的时期。但是在这期间,仍然有不时的动荡时期。诗人生活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之下,诗的创作,自

6、然也是处于顶峰时期。2、诗创作的小背景每一首诗的创作,都是在时代大背景的带动下,受小背景的影响,才创作出来的。大时代背景凝成诗文体,而创作时的小背景却决定了诗的风格、韵味。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小背景,都是每一首诗所独有的,是诗人有所感悟的一个环境和事件。举个例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杜甫在老年时,在成都结庐而居(现为杜甫草堂)。一夜,忽然疯狂雨骤,将其草庐摧毁。第二天,有小孩将他盖草庐的茅草抢走,杜甫只能望庐途自哀伤。“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⑸。公然抱茅入竹去⑹,唇焦口燥呼不得⑺,归来倚杖自叹息。”从以上这几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杜甫当

7、时的困境。其中所描写的场景,更是让人历历在目,清晰的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然而杜甫在感叹茅屋的同时,又由茅屋的破损,担忧到国家的破损,天下百姓的不安。在诗的末尾发下宏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从诗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体会到杜甫当时无奈,也可以体会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人在创作时,都是随兴而行。都是在一些让诗人有所感的事件和情景中,得到感悟,用自己的文字功力将自己所见所感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