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31344
大小:10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16
《泰坦之战:摩根大通vs.高盛集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泰坦之战:摩根大通Vs.高盛集团附《泰坦之战:摩根大通Vs.高盛集团》供参考,为什么西方的“民主不是个好东西,市场也不是个好东西”,米国金融市场已经变为高频交易的闹剧,有位财经名嘴女士依然号称“经济市场派、文化保守派”,笔者土著人种,随意发散一些胡乱思维,也来文化保守一番。看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思辨大会鹅湖之会,另一出泰坦之战:陆九渊、陆九龄兄弟Vs.朱熹。顺便说下,为什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及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说,全都不合时宜。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2861d0100gx5j.html一个人,如果没有如履
2、薄冰、战战兢兢的意念,不测“命运”随时在前方等待着他,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同样如此。当人们忘乎所以,高呼“历史的终结”时,很不幸,也是文明走向衰败的开始。笔者的意思是,真理其实是没有的……当米国人兴奋于苏联崩塌,终于击败“共产主义”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自由主义”的墓地正在开挖。人类有个特点,喜欢经验主义的“概念”提炼,然后依赖于它,做它的奴隶,观念统治了人,观念却不过是人造的名词而已……比如基于公平起见的“市场”,演变的结果却是垄断或卡特尔,最终反倒失了公平。在给海外学人的回信中,提到佛教的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笔者
3、硬是胡乱解释:生灭=birth-death=有无=Tao常断=eternity-transient=时间=Time一异=unity-diversity=空间=Space来去=come-go=时空=Space-Time佛道不过两个“有分别”的名词,思考结果却是“无分别”的统一。而中国人却在把自己划分为“左派”、“中左”、“中右”、“右派”,或者“市场效率派”、“发展公平派”。在卡尔·波普尔看来,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标准,而在其学生索罗斯看来,自然同社会研究有着根本的区别,他认为——参与者的思想成为所要认识事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事态发展并不
4、具有对于思想的独立性。2010年,为何中央决策何其之难?因为很多事情不可预测。解决“索罗斯疑惑”,便要承认“道德的存在”。笔者在回信中提到中国明代的一位大儒(又是一个名词,儒、释、道均是有别之名词?)王阳明:WangYangmingwasamaturestatesmaninthemind-philosophythoughtstrendofSongMingneo-Confucianism,oneofthegreatestinfluentialideologistinChinesetraditionalideologyhistorytoo.Why?看看他写的一
5、首诗,这首诗可以概括出王阳明“心学”精髓:无善无恶心之体=Tao有善有恶意之动=Desire知善知恶是良知=Intuitiveknowledge为善去恶是格物=Researchofthings“格物致知”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大学》只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其后未有任何解释,先秦古籍亦未用过“格物”与“致知”。现代社会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获得知识、道理。《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
6、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说到这里再随便扯扯——慧能:“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道。”陆九渊:“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笔者小评,朱熹同学之三纲五常,与其自身的动静观自相矛盾,如果他知道同性恋的话肯定会改变三纲五常的主意。理依
7、气而生物,从气一分为二,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辩论大会:陆氏兄弟(陆九龄与陆九渊)Vs.朱熹的鹅湖之会,会议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朱熹认为:格物乃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则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致知格物只是一事”,认识的两个方面。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认为:“心即理”,格物就是体认本心。“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
8、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