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

ID:9931208

大小:7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16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_第1页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_第2页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_第3页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_第4页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一   笔者在对马王堆帛书《经法》展开研究过程中,发现“道”、“名”、“法”是其中三大主要概念,用它可以概括《经法》的逻辑结构。但过去的研究只重“道”、“法”而忽视“名”,或者说只讲“道”、“法”关系二元结构,不讲“道”、“名”、“法”关系三元结构。在这个三元结构中,“名”是“道”和“法”之间的媒介,“名”与“道”与“法”都有着特殊的关系。因此,不了解《经法》中的“道”,就无法真正把握《经法》中的“名”的意含。不了解《经法》中的“名”,就无法真正把握《经法》中的“法”的意含。就《经法》的思想背景而言,它既受到道家和法家的

2、影响,显然也受到过战国中晩期盛行的名思想(注意:不是“名家”思想)[①]的影响。对《经法》思想的研究,成为笔者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秦汉时期“名”的思想发生兴趣并展开研究的契机。笔者发现,可以推定为战国中晩期及秦汉时期形成的具有道家、法家色彩的著述中,“名”、“法”往往是同时出现的相互对应的两个概念。所以这不是仅见于《经法》的孤立的现象,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思潮。“名”、“法”两者间必然有着逻辑上的某种对应关系,如果能掲示产生这种特殊关系的思想史根源,那么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尤其是法思想史的研究一定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中国古代法思想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很少以“名”思

3、想研究为前奏或切入口。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要研究中国古代的法思想,同时有必要研究与其密切相关的“名”思想。从“名”思想研究出发,或许是解析中国古代“法”之特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然而,值得研究的课题并不局限于“名”与“法”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先秦秦汉时期几乎任何一家思想都谈“名”,都重“名”。不光所谓的名家,还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乃至兵家、阴阳家都对“名”有着独特的理解,都将其纳入到其学说中,成为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思想史课题。不光是法思想,对其他思想流派的研究来说,“名”的研究同样是重要的切入口。

4、为什么各家都会重“名”,他们对“名”有着怎样的表述,“名”在他们的思想脉络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价值。到了汉代以后,关于“名”的论述为何越来越少,到了三国魏晋,“名”思想为何又突然复兴。这些,都足以构成研究课题。这项研究不仅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然而,一旦以“名”为课题展开研究,试图为之定义或分类,就会发现,这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情。“名”是一个意含极其丰富的概念,在先秦秦汉时期,由“名”所构成的词语或概念,因各家对“名”理解的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面貌。除了专门以“名”为研究对象的名家外,其余各家也都各有表述,如王琯所言“惟当时诸子之言正

5、名,有兼有专。兼者,如管子韩非以法家谈名,荀子以儒家谈名,墨子以墨家谈名,尸子吕子以杂家谈名。在其学说全部只占一域,或为所标主义之一种基念,或以论旨旁衍与名相通。”[②]这就使得“名”这个概念,不可能像“仁”、“义”这类概念有着比较鲜明的学派倾向和相对集中的表述,而只能成为各种学说中的附属概念,其结果是导致“百人百义”,倡导正名的名思想自身反而是最难正名的对象。  究竟什么是“名”?从中国古代文献看,几乎找不到一个关于“名”的完整的定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为之所作的释义是“名,自命也。从夕口,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这是从“名”的字形出发加以

6、分析,把“名”看作为一个动词,表明“名”乃人的自称。我们从中可以读出“名”的基本含义和语言相关,或者说就是标记符号。如果中国古代的“名”只有的这一重含义,那用语言学或逻辑学去分析就容易得多。其实不然,中国古代的“名”有着非常广阔的使用空间。从语言的角度看,就词性而言,它有的时候是名词,表示名称。有的时候是动词,表示命名、指称。有的时候是形容词,指“有名”。就指称的范围而言,它有的时候指的是具体名称,有的时候指的是抽象概念。例如《老子》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与第一个“道”相对应,指的是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第二个“名”与第二个“道

7、”相对应,作动词来使用,第三个“名”(常名)与第三个“道”(常道)相对应,即是普通的名称。从释义的角度看,“名”的意义可以随其所指的对象以及“名”的使用者发生变化。例如名的对象在为物的场合与为人的场合,与“道”相关的场合和与“法”相关的场合,“名”的使用者为君主的场合与普通人的场合,意义的世界可以完全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又随着时代,随着学派的变异而发生变异。  弄清中国古代的“名”倒底有哪些语义,有哪些使用方法只是辞典式的工作。对本文而言,在分析“名”于不同的场合究竟怎么被解释、被使用之前,有必要先为之分类。只有作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才能在令人眼花瞭乱的“名

8、”的世界中找出可行的途径来。  在此,我们有必要放弃今人的一切先入之见,先来看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