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1、2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专题1、2复习提纲

ID:9927162

大小:12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15

历史必修三专题1、2复习提纲_第1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1、2复习提纲_第2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1、2复习提纲_第3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1、2复习提纲_第4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1、2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专题1、2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百家争鸣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的背景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2、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3、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4、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5、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二、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学派代表时期著作主要内容影响早期儒学孔子(创立)春秋多①哲学政治:“仁”与“

2、礼”的学说②教育: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六艺教学,各种教育理论③整编文献:六经、五经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孟子(继承)战国《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丰富)战国《荀子》①吸收各家思想(法家和道家)②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③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道家老子春秋《道德经》①“道”是世界根本;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③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社会。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战国《庄子》①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②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法家李悝战国《法经》在魏国变法:奖励耕

3、战、严刑峻法。①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②对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③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战国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韩非子战国《韩非子》①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墨家墨子战国《墨子》①“兼相爱、交相利”;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③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孔子的思想

4、及评价1.政治思想:(1)“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守“忠恕”之道;统治者要“为政以德”。(2)“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3)逐步改良政治。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3.教育思想:(1)教学对象:“有教无类”(私学);(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3)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4)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4.文化典籍:整理六经。道家学派

5、的整体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为出世的方法。法家的“法治”思想与现代的社会“法制”:(1)现代的“法制”是根据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进行;而韩非的“法治”其性质是专制主义。(2)现代“法制”的目地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而韩非的“法治”显然不是为了任命是为君主利益。(3)现代:“法制”是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则是对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不含现代的“法制”的积极因素。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

6、系的基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节儒学的兴起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儒学发展的低潮1、原因:①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②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

7、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③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2、概况:①焚书:a焚书的范围;b不焚的书。②坑儒:警告文化人3、评价:①实质:文化专制政策。②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③消极: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b、使儒学走向低潮。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原因:⑴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王国问题。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经济:土地兼并,阶级

8、矛盾激化)⑵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⑶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①发挥:a、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