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97016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14
《锤击phc管桩施工监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锤击PHC管桩施工监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刘杰 深圳市赛格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剖析了目前在PHC管桩施工过程中一些被忽视且易引起质量隐患的环节,阐述了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对类似工程施工监理具有参考意义。关键词:PHC管桩;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同时,由于受勘察、设计、施工、桩的制作等因素影响,常遇到诸如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桩位偏移过大、接缝脱开、断桩、送桩太深不能收锤等质量问题。如何保证管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从监理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以某高层建筑PHC管桩基础的施工
2、监理为例,对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且易引发质量隐患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保证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与大家共同交流与探讨。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建筑面积20.64万平方米,由9栋17-24层的高层塔楼组成。基础采用墙柱下筏型PHC管桩基础,共锤击施工PHC管桩2996根。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的地层有: 1、人工填土层,层厚0.60~8.10M。 2、第四系全新统海漫滩沉积层,层厚0.90~14.50M。 3、第四系上更新冲洪积层及残积层:a、粘土层厚0.80~8.10M;b、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0.60~
3、6.7M;C、砾砂层:层厚0.80~20.40M。 4、第四系残积砂质粘性土,由混合岩风化而成,由于风化不均匀,此层局部夹强风化或全风化夹层。 5、下伏基岩为震旦系混合岩,从全风化到微分化,标高介于-61.43~-4.76M,局部地层有石英脉,岩质特硬,金刚石钻具钻进困难。 二、锤击管桩施工及监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及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图纸会审时,两类桩判别的指导性标准应明确 (1)同一承台下相邻桩的高差 在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管桩打入后,同一承台下两根相邻桩的桩尖高差巨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局部持力层顶面起伏变化
4、大,地质情况复杂。二是地层中存在硬质夹层或孤石等,桩难以打入。 当两根相邻桩高差过大时,可能会引发下列情况:a、其中的长桩产生的超过土自重部分的附加应力作用到相邻的短桩后,造成这两根桩的沉降量相对其它桩大,使其承载力下降。b、如果是倾斜度大于30%的持力层顶面,它不仅使端承桩的嵌入困难,而且桩有沿斜面产生滑移的可能。上述情况既不利于把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转换、调整到各桩,也不满足桩基设计的基本条件。为此,设计一般都要对这两根桩的承载力进行折减验算,如折减后桩的承载力、结构的差异变形及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可不进行处理,如达不到要求,就需要进行补桩等
5、方式的处理。因此监理及施工单位在预先就应得到一个标准:在各工程具体的地质条件下,相邻桩高差超过多少时可能会对桩的承载力产生不利影响。通过会审明确,施工旁站监理时遇到这种超标的情况,就能及时反馈设计进行处理,以确保各桩承载力等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在本工程,设计确定的高差指导性标准为5米。 (2)桩的最小有效长度 桩按竖向荷载传递方式分为端承摩擦桩和摩擦端承桩,桩是通过作用于桩周土层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土(岩)层的端阻力来承受桩顶荷载的。 在施工中,也常遇到一些这样的地质层面: ①局部场地硬质持力层不但埋层很浅,而且其上层的过渡层很薄或缺失
6、; ②硬质夹层、孤石、障碍物等埋深较浅且难以穿透; ③较浅的硬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等。于是施工时短桩(有效桩长过短)就出现了。这类场地基础里的短桩,或因其桩的侧摩阻力过小,或因在地质勘探难以探明其持力层厚度等情况下。即使完工后的承载力检测桩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在长期荷载的作用下,其沉降和变形都相对正常桩大,承载力可能不满足设计要求。为保证其承载力的要求,设计对此一般要根据具体情况重新验算后,再决定是否对桩的布置进行调整或进行其它处理。因此,是否是短桩,设计要给出一个指导性标准。例如在本工程设计确定的标准是12米,其中有一个承台,因短桩的原因,
7、由最初的2桩承台,经过二次设计变更后,变成了一个6桩承台。需要指出的是,有效桩长是指承台底面以下的管桩长度(不含桩尖),不要把它与施工时的入土深度相混淆。 2、打桩顺序应作为施工方案审核的重点之一 在天然地基中沉桩以后,在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壤将被压缩,如果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特定范围,那么沉桩时将会使相邻的桩位产生偏移或上浮。据对某工程一个群桩沉桩后的桩位测量,偏移量最大的达35cm之多,大大超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第5.1.3条规定的桩位允许偏差。 根据打入法施工对土壤的挤密半径计算公式dm锤=k20.2
8、82a〔√4K+1-1〕,锤击桩的挤密半径约为3-3.5M。而现行的《建筑基础设计规范》GB50027-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