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思考

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思考

ID:9887811

大小:4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13

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思考_第1页
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思考_第2页
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思考_第3页
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思考_第4页
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思考余柏青教育新理念是人们对我国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它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课堂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也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所在。但是,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落实和推广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在“穿新鞋,走老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出现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在传统课程向新课标课程转变过程中,部分教师不适应现行的新课标教材。传统课程以系统性、完整性、连贯性为特征,“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内容编排,构建有利于“教师教”的

2、课程体系。它着眼于学科课程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其它学科缺乏沟通、渗透、合作,而且这些系统的科学知识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忽视实用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没有适应科学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扼杀,爱好被压制,创新能力也每况愈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以及欧洲的一流大学,普遍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再着重追求知识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在21世纪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我国很好地借鉴欧美先进的理念,教育主管部门狠抓教材建设,编写出一

3、系列有利于“学生学”的教材。目前基础课教材编写队伍可谓是群雄并起,教材质量较之于以前也有大幅度的提高。由于教材编写均由出版社组稿,不同版本的教材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与课改所要求的教材仍有较大的差距。在使用新课程标教材时,教师尽管褒贬不一,但还是在探索中艰难前进。教师在使用《科学》、《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教材时反响最大,甚至在沿海和内地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这些教材在沿海地区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在国家级试验区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推广。但是在内地出现了学生高兴(学习负担减轻)、家长忧愁(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不相衔接,对子女的前途担忧)、教

4、师无奈(教师对综合教材不适应)的极为尴尬局面。有些在国家级实验区范围的学校,想方设法退出实验区,甚至出现整个实验区都希望退出新课程教改的现象。诸如此类的问题出现,充分说明现代课程取代传统课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在传统课程向现代课程逐步过渡的过程中,代代相传的教师培养体制、思维习惯、传统势力等严重阻碍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因此,新课改所遇到的困难主要问题不在于教材,而在于教师自身不适应新课标教材。教师要主动“洗脑”,接受新课程新理念,摆脱纯课程知识的束缚,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主动与社会对接,以使学科课程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传统的

5、认知观强调认知领域的“基础知识”,轻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布卢姆的目标的分类学主要分认知、情感、技能三大领域,但传统认知观只对认知领域情有独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新理念就是要抛弃“双基”;他们认为只要有高考存在,学习就必须奉行“学习无它巧,多把时间搞”的准则,此外别无它法;谈创新,更是纸上谈兵。基于此,许多教师坚守传统的教学方法,既不敢也不愿改革。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认知观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学科课程的“谋生立命”之本,没有基础知识充实的课程只是一具骷髅,而没“血”没“肉”,无法产生生命律动,更无法发挥学科课程应有的功能。吴永军教授在《我们究竟需要

6、什么样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当前各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坚决摒弃过去那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得到的僵硬的毫无价值的基础。”(《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5期p6)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基础讲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的认知观同样强调基础,只是要求“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和有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新课程新理念认为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递传播者,更应该成为知识的播种者。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战场,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教学生学会

7、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就要求不同阶段的教师在自己所教的阶段都要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前提,把学生扶上马,再送学生一程。也惟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得到显著提高。三是传统教学观注重对结论的讲解,造成“学习”与“研究”分离。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学生学习任务是接受现存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他们没有发现真理的任务”。中国受到前苏联传统教育学的影响,总以为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专业研究人员的职责专门研究,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唯一使命是通过系列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传统课程的结论,从而形成了“重结论,轻过

8、程”的传统教学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考试内容以外的问题进行探究时,往往容易受到教师冰冷的反应,甚至会大声呵斥。自此,学生会循规道矩,按照考试的内容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