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

ID:9882118

大小:6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_第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_第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_第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_第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裴学进【摘 要】 当前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两个层面、四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没有得到科学统一界定,没有编制出适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评定标准构成理论研究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评定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参照标准,评定人员采用的评定方法和使用的评定工具则是实践操作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学科;编制(修订)评定大学生健康状况标准;规范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践操作则是提高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科学化水平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评价 影响 改进 

2、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418(2006)04-0090-04  【作者简介】 裴学进,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8  大学生中究竟有多少人有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当前社会各方,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高低差异很大,最低的4%、最高达64%[1],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就更多,代表性的如16%~25%[2]、20%[3]、25%[4]、30%~40%[5],等等。这种差异不但会引起广大民众频生困惑,也令众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深感棘手。

3、因此,深入分析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6],及时采取策略提高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科学化程度就显得日益必要和紧迫。一、影响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一)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导致人们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理论研究不成熟,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还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进行科学统一界定。由于诸种原因,当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还未起步,因而当前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中,从其学科维度对“心理困扰”、“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等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学学科特征的基本范畴

4、,全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仅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别标准就有四种: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7]。而紧密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学发展而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还远远没有引起人们从学科建设的向度来审视、重视它。鉴此,目前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的专业角度来界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就难免时常处于参照、借鉴水平,而不能提升到专业、独立层次了。因此在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不同领域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事实上不是在统一涵义上使用“心理(健康)问题”等心理健康教育学基本范畴。这是导致当前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差异的最重要理论研究因素之

5、一。2.没有编制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标准。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地域上形成的文化因素虽然可随社会及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这种文化常直接或间接影响该地域上生活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无形中左右着他们的心理与行为,也影响着他们所遭遇的心理挫折与困难,以及应对生活与适应心理问题的方式”[8]。目前广泛用来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全部是“舶来品”,没有一个是“土著”。虽然这些标准已经过了“中国化”式的修订过程。但在本质上这些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标准是生活于西方文化环境下人的心理特点的标尺。因此,目前用来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不适合中国

6、的文化特点,也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常模标准。因此,从某种维度考量,国内至今还没有编制(修订)出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标准,这是影响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根本性因素。(二)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1.评定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参照标准方面的因素。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评定人员,简称评定人员)的学科背景主要由三种类型组成:医学(精神医学)背景、心理学背景和教育学背景以及非常少量的其他学科背景等。多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上述三类人员在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因学科背景不同会有意无意选取各自

7、偏好(与本学科背景相关的)的参照标准。而目前区分心理(健康)问题的多种标准、原则的并存,则为他们多样化地选取参照标准提供了可能和机会。相比较总体而言,并非绝对。多数情况下,医学背景的评定人员偏好于界定心理(健康)问题的医学及其相关标准;心理学背景的评定人员偏好于心理学及其相关标准;教育学背景的评定人员偏好于社会适应及其相关标准。而评定人员对参照标准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倾向、取向,如医学背景的评定人员在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往往带有生物化倾向,未能摆脱健康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这类评定人员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

8、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得严重些、较多地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消极面。教育学背景的评定人员在评定大学生健康状况时,则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