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 商榷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 商榷

ID:9881737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3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 商榷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 商榷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 商榷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 商榷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 商榷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 商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商榷卢春建(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江苏泰兴225400)[关键词]材料问题思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2007年1月第3版)在每节课之后设计了“探究学习总结”栏目,其中一栏是“学习延伸”,针对教材内容提出思考问题或提出相关活动建议。有些问题和建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作用,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有些“学习延伸”的设计不尽合理,从而导致不能达到教材编撰者的本来意图。现举例分析,供专家和同仁参考。问题一:材料信息无法支撑设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

2、的基本特征,也是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在呈现史料不够,或缺乏史料支撑基础上的评论和认识就可能不全面甚至不正确,只能是“清谈”或“妄论”,它不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何成刚老师在《材料解析题中的“材料”与“问题”》中也谈到:“材料与问题,问题与材料,二者是相互对应的逻辑关系。即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如果不依据材料也能回答问题,那就没有必要采取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如果材料与问题、问题与材料之间没有产生相互对应的逻辑关系,那要么是浪费了材料,要么是命题人不会设计问题。

3、设计问题要充分了解考察对象的知识背景。”[1](P.41)但“学习延伸”的有些设计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具体表现为:(一)材料与问题脱节例1:阅读与思考:16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也是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随着西方商人的到来,天主教也传入日本,并且很快传播,信徒一度达到几十万之众。一些地方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壮大了自己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德国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了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禁止天主教的传入,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从此,除荷

4、兰外,所有西方国家同日本的贸易活动被一概禁止,日本进入锁国时期。议一议,为什么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能在日本实行两百多年?(选修一第八单元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日本的锁国政策为何能实行两百多年?从外因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不是很强大,还无力打破日本的闭关锁国局面,而且拓展海外市场的要求也不是十分迫切。从内因看,是由日本自然经济的特点、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岛国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的。但从材料给出的信息中学生不可能找到这些原因,而教材中也没有任何内容涉及到17-19世纪德川幕府

5、的状况,所以这段材料无法支撑“锁国政策为何能在日本实行两百多年”这一设问。所以,材料与设问之间是脱节的、无效的。笔者认为该题可以作以下调整:一是增加日本17-19世纪经济状况、等级制度、锁国政策内容等材料;二是在设问上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1)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德川幕府感到的威胁来自哪几个方面?(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锁国政策延续两百多年的原因。(3)日本的锁国政策有何利弊?(4)锁国政策最终被打破,说明了什么?(二)材料不丰富例2: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模式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

6、点:观点一:有人认为,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很大的弊端,但这种体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适用的,也不能说没有调动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观点二:还有的人对上述看法持相反意见,认为斯大林模式不是,也根本不可能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只是人们走向正确所必须经过的谬误,是走向正确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了解了这两种观点后,谈谈你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这一问题设计的本意是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看

7、待“斯大林模式”,最后得出“同样的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作用”的结论。但问题在于:1、材料中只呈现了两种观点,没有支撑观点的论据——史料;2、教材中对“斯大林模式”也只是简单的、概括性的叙述。所以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要么就是直接采用教材的观点——“前功后过”、“功过居半”,要么就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认同材料中的某一观点。而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我觉得这一“学习延伸”可以通过设问的变化加以完善:(1)请同学们搜集相关材料证明以上两种观点。(2)结合史实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8、3)“斯大林模式”的成败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有哪些借鉴意义?(4)从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事件的作用和影响的方法,并形成“他为我用”、“古为今用”的历史意识。(三)主观色彩强,缺乏材料支撑例3、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