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71610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13
《从接受美学论析叶嘉莹诗词观的女性审美特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接受美学论析叶嘉莹诗词观的女性审美特质罗扬才中文系1班【摘要】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观,无论从解读理念还是解读方法来说,都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对古典诗歌的赏评做出巨大的突破。笔者通过对若干叶先生论诗、论词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阅读,并且从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对叶先生诗词观中的女性审美特质进行了再剖析和再解读,发现其诗词观的女性审美特质始终占据重要地位,细化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诗歌的生命特质是一种生发感动的力量,二、词的美感特质主要是“幽微要眇”,三、诗词之间的不同点是两者之间的显隐意识的区别。同时笔
2、者发现,在提出这些主张时,西方文艺理论也对叶先生的诗词观的建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键词】接受美学;生发感动;幽微要眇;显隐意识;女性审美特质0、绪论叶嘉莹的诗词观,代表了现代观念下的一种全新的诗歌解读体系。叶先生认为,诗词评价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能感之”,即诗词是否有一份生命的感动;一个是“能写之”,即是否能将这份生命感动传达给读者。而西方理论中的接受美学提出,作品的两边有两个极点,一边是作者,一边是读者,读者的兴发感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主张,与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观的整体理念是一致的。而笔者在阅读评论叶嘉
3、莹先生的相关文章时,没有发现学者从这个角度对叶先生的诗词观进行评价与论析,因此,笔者决定运用接受美学的观点,对叶先生的诗词观进行研究、论析,试图对叶嘉莹诗词观的女性审美特质进行适当“解构”,寻找到叶先生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妙方法,学习叶先生的诗荐思想,从而学会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笔者注意到,偏于感性的女性审美特质,使得叶先生在把握诗词所蕴含的精神内蕴以及生命特质方面,是起着积极作用的。但是,对于一些涉及理性思维划分以及体认的方面,叶先生的诗词观也暴露出严重的不足,笔者对这个难以掩瑜的小瑕疵也会进行一定阐述。1、
4、兴发感动:诗的生命特质叶先生诗词观的女性审美特质主要体现在对古典诗歌的体认和解读上。叶嘉莹先生认为,“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一种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像长江、黄河一样不停息地传下来,一直感动我们千百年以下的人。”(古典诗词讲演集1997:p.1)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宝贵、最可重视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一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万世,起根本决定作用的是这首诗本身所焕发的生命气质,所具有的兴发感动之生命的能力,因此,叶嘉莹先生说:“我认为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质素,就是那份兴发感动的力量。”(古典诗词讲演集19
5、97:p.2)实在道出诗歌传继性的立足点所在。春夏秋冬,天地人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作用,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生命的域地,自然,人世百态作用于有思想的人类,便必然会触发某种情性,也必然促使人类抒发性情的迫切渴求。《毛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内心有了某种触动之后,便要表达出来,这是人类的共性。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类以刻画为寄情手段,而文字的诞生自然加快诗歌孕育的开始。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观认为,兴发感动的引起,有两个因素,一种是大自然的万物,一种是人世间的世相。的确,《礼记·乐记》说:“人心所动,物使之然也
6、。”,大自然的变化牵引着人情绪的起伏变化。这种诗词观,不自觉地让人想起钟嵘《诗品》里面关于“诗,根植于自然”的倡言,笔者认为从《诗品》“自然”说来与叶先生的诗歌观作比较,更能“直寻”诗歌批评与鉴赏的原貌,体悟叶先生诗歌审美的女性特质。钟嵘《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评注1997:p.66)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清代著名词学评论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直言自然
7、之于人心用处之大,接着又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明阐人世相态之于人心的感动。自然界对于诗家吟咏,是一个远未穷尽的客观物质世间。而大自然赐予人的感动,令诗家文人创造出震撼千古诗坛的名篇。像杜甫《曲江》诗说:“一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样的诗歌,读来仿佛真的具有生命一般,山川灵气,草木精神,跃于眼前,给人以生命的感动。而人化的自然下,人世作为一个艺术反映对象的整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现象同样给人以感动,陆游《菊枕》:“记采菊花作枕囊
8、,曲屏深幌閟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同样带给人别样的感动。当然,叶嘉莹先生还认为,诗不但要有一种感发的生命,而且要能传达出来,使读者也受到你的感动,才算是完成了诗的创作,“好诗和坏诗的区别,除了有无感发的生命这一项衡量的标准外,还有另一项,这就是你传达感发的生命的深浅厚薄、大小正邪。”她还提出“赋、比、兴”是人心和物象结合起来的三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现方式。笔者认为,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