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传统

中国古代哲学传统

ID:9850311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2

中国古代哲学传统_第1页
中国古代哲学传统_第2页
中国古代哲学传统_第3页
中国古代哲学传统_第4页
中国古代哲学传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哲学传统1、儒家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几个重要环节和基本命题。①a、儒家哲学思想较少探讨思辨世界本原问题,它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实人生,这是儒学思想核心仁学观的基础。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的“仁学”观。b、孔子对“仁”的最基本的界定是“爱人”。在“如何爱人”问题上,他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两个方面,树立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建立起以伦理为本位的哲学思想体系。c、孟子将“仁”推演到政治方面提出“仁政”说,成为他学说的核心。为了论证“仁政”的可行性,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哲理依据和“善养浩然之

2、气”的观点,建立起从自我道德人格完善入手,推已及人扩充善性实行仁政的理论体系。②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和“天人感应”说。a、汉武帝采纳“独尊儒术”的主张,确立了儒学作为社会政治和生活指导思想的独特地位。b、“天人感应”说是吸收利用阴阳五行思想建立起来的宇宙论图式。它的要点是:灾异谴告说和天人同类说。它用灾异谴告限制了君权的无限,维护了臣民生存的基本利益。用“天人同类”确定了封建统治的秩序和君王的尊位。它既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也可以成为变革社会的理论工具。③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a、宋明理学是儒学

3、“发明圣学”,承继“道统”,批判并融合佛、道思想的直接产物。是比原先儒学更丰富、更精微、更系统、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体系。它有许多独特的命题和哲学范畴,它标志着儒学的全面成熟。b、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最重要的两大派别。他们的分歧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是理本论,还是心本论。朱熹认为万物皆出于理,理是形而上的。“理一分殊”是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命题。王阳明认为“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提出“心即理”的命题。c、理学是一种学做“圣人”的思想运动。圣人是道德和智慧最完善的典型。朱熹理学强调以“格物致知”的认

4、识过程,达到“穷理”的认识境界。以“去人欲”的自我克制,达到“存天理”的目的,完成学做圣人的道德智慧的修炼。王阳明“心学”力图纠正程朱理学修善工夫的繁琐和僵化。用自我发现道德的自觉性,专心一致从内心做功“致良知”的简易哲学,使“圣人”人人可学而成。④明末清初在儒学嬗变中产生的启蒙思想。a、王阳明心学动摇儒学权威,导致晚明思想解放。李贽“童心说”猛烈冲击“理学”权威,直接批语孔孟之说,激起启蒙思想火花。b、清初三大思想家经历明亡的教训,深刻反思儒学。以“经世致用”相激励,批判宋明理学空谈性理。以“天

5、下兴亡,匹夫有责”质疑,批判封建君权。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启蒙者。2、非主流文化的道家、墨家、法家的哲学思想。①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充满着思辩性的智慧,它的重要命题有:a、道:是先天地之生超自然的不可名状的浑沌。又是无处不在的绝对存在。是天地“万物之母”,世界的本原。b、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本身存在的自然属性。“无不为”是由道自然运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的必然性。c、反者道之动:反,“返回”。“道”的运动方向最后必然趋向自身的回复。一切事物的运动也存在着向它自身反面的

6、转化的必然性,这就是老子的辩证法。d、“至人”:庄子的“至人论”是超越名利、是非、生死,能和天地自然共生、与万物为一、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与儒家相比,他的人文价值取向更注重个体个性的自由。是对热衷名利、扼杀个性的批判,是后世文化人完整人格和人生的补充。e、“道末始有封”,封,界限,差别。道从一开始就是没界限没有差别的,从这一命题出发,推导出万事万物的认识都是相对的、寿夭,大小、长短、没有绝对的区别。无差别、无是非、无物我,在人生回归自然的同时,导致认识论上的绝对的相对主义。②墨家学派在春

7、秋战国时期与儒学同为显学。它代表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和利益,秦汉以后成为绝学。“兼爱”表现出宽宏博大的人文情怀,“兼相爱交相利”并提有别于儒家的“仁者爱人”、“重义轻利”。③法家法治理想在秦国取得极大成功。它的法治精神、正义观、功利观等汇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之中,丰富了中华人文精神。尽管儒家思想占居统治地位,但法家思想犹如潜流涌动不息。“外儒内法”是古代君主巩固政权的一体两面。3、中国古代哲学影响下的传统文化。①“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a、在“天人合一”上儒道合流,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主流。而“天人相

8、分”、“天人交相胜”、“人定胜天”、“不畏天命”作为主流的补充,闪耀古人思想的智慧。b、天人的关系上中西方的差别在于人的“功利性”上。西方将自然作为获取”功利的对象,人与自然对立。中国传统哲学对自然的认识看作是人自身道德和生命的审美体验。c、“天人合一”对人生价值、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影响的积极面和消极面。②“知行合一“的安身之道。a、从《尚书》“知易行难”说到王夫之的“行先知后”。中国传统的知行观强调知行一致,重视实践理性的“经世致用”。它的积极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用现代眼光审视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