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论文:“真实”观念与电影思潮

真实论文:“真实”观念与电影思潮

ID:9847796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2

真实论文:“真实”观念与电影思潮_第1页
真实论文:“真实”观念与电影思潮_第2页
真实论文:“真实”观念与电影思潮_第3页
真实论文:“真实”观念与电影思潮_第4页
资源描述:

《真实论文:“真实”观念与电影思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真实论文:“真实”观念与电影思潮摘要真实观存在于各种电影思潮中。法国新浪潮的真实观受巴赞的摄影本体论和长镜头理论影响,以长镜头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为特点真实再现生活,是现实的真实。而法国左岸派导演更多关注人和精神的发展过程,关注人物内心世界,其真实观为眼前的真实与内心真实的融合。关键词真实电影思潮一、法国新浪潮中的真实法国新浪潮电影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世界上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反对“优质电影”。揭示这种优质电影是把人们关入封闭的世界之中,不是让人物如实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破坏了真实性。

2、提起法国新浪潮中的真实观,不得不提起巴赞,他的理论奏响了“新浪潮”电影的先声,因此被推崇为新浪潮的电影之父。1.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长镜头理论中的真实巴赞说“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艺术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相比于艺术的其他六大门类的表现媒介,摄影富有揭示真实的美学特征。摄像机摆脱了我们对于客观的习惯看法和偏见,以冷眼旁观的镜头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摄影赋予电影的是真实的纪录、纪实,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奠定了“真实”在法国新浪潮电影中的基础。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几乎在一切方面都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立。这种长镜头理论给予了电影

3、更多的真实。蒙太奇是以故事为主线,把时空打乱然后再重新组合,这种被分割的时间和空间破坏了原本的真实。这种特点也决定了导演在电影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蒙太奇使电影充满了导演的特色,你所看到的都是经过导演精心安排的。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使镜头处于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等待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发展。它所记录下来的是一个没有经过干预的时空环境,赋予了更多的真实。2.法国新浪潮电影中的真实法国新浪潮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是特吕弗和让吕克戈达尔。受巴赞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电影都很好的运用了长镜头,使影片增加了浓厚的真实色彩。巴赞所推崇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4、电影,给予这些导演很大的鼓舞和启发。从影片的主题来看,这一时期的电影主题一般都是非政治性的。如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像是截取生活的一个部分,甚至事件的发展都不是电影的主线。影片没有刻意的交代和营造一种氛围,故事的开头跟故事的结尾都感觉随风而来随风而逝,电影只是在平淡的纪录下主人公米歇尔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还原生活一种真实感。从拍摄方法上来看,电影的照相性决定了画面的真实性。在新浪潮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长镜头,大量的采用实景拍摄。特吕弗的《四百下》中,影片中大量的使用了长镜头来表现主人公但奴一系列的没有戏剧冲突的事件,增加了真

5、实效果,如逃课,逛马路,特别是最后的长镜头一直跟随着但奴,逃出少管所,漫长的奔跑一直到广阔的海边,在他回头的那一霎那定格。二法国左岸派中的真实法国左岸派是指60年代居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拉丁文化区的七位作家和导演。法国新浪潮和法国左岸派诞生的时间大致上相同,导演及其电影作品上也有所交叉,但是从真实这个角度,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1.法国左岸派中的真实观法国左岸派属于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它比新浪潮电影更为极端,有更大的实验性。左岸派的导演更多的关注人和精神的发展过程,侧重人物的内心描写。它关注的是人“眼前的现实”和“头脑中的现实”

6、,是双重的现实和真实。在这一时期的电影中,内部现实和外部现实结合起来,模糊了头脑中的跟眼前真实的界限。2.法国左岸派电影中的真实与非真实法国左岸派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是阿伦雷乃,他的代表作《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部影片在具象与抽象中不断的转化,可以说整部影片挣扎在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相对于新浪潮对于巴赞摄影本体论的理解,左岸派中的这部影片一直企图在用各种艺术手段抵消摄影的真实性。影片中的叙事是非现实化的,男人x不断的告诉女人a去年在这相见,约好今年在这重逢并与他一起出走。男人不断的重复,使女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弄不清楚什么是真实

7、的。影片中的人物没有名称,而是被符号化的a、x,演员的表演不是生活化的,而是舞台化的,有意识的拉开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环境是封闭的,使人弄不清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年代,只是一个拥有巴洛克风格的城市。影片中的镜头总是不断的在二维和三维之间转化,墙上的那幅二维的画,在不经意间转换成三维空间。声音和画面总是不对位的,影片中的现实场景与不和谐的管风琴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很不协调的感觉。这些将生活化的场景与影片间离开来,使影片变得不真实。根据巴赞的影像本体论,电影的技术特性是摄影,是照相,是具体的真实的,而影片中的这些不真实的叙事、

8、环境、人物、时空和声音画面破坏了照相的真实性,使影片游离在真实与非真实之间。参考文献:[1]范志忠.世界电影思潮.浙江大学出版社.[2]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三联书店.[3]洪帆,张巍.法国新浪潮.现代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