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37475
大小:1.26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11
《情境创设可行性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情境创设的可行性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难以把握、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是课程的“情境创设”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要求教师用情节真实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以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一、对数学情境的认识什么是“情境”呢?《辞海》认为,情境是一个人在
2、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特定背景。心理学将情境界定为,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个体行为活动的即时条件,包括个体既成的人格倾向、当时的认知、情绪、意向特点等主体条件,也包括当时周围的环境,尤其是进入个体意识范围的环境。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就是一个能提供与学生日后所遇到的环境相似,让学生通过在其中的同伴协作和交流、体验,构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平台。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情境是现实中某个微小而孤立的片断……它表示对局部的具体环境进行数学化。上述有关“情境”的说法,虽然强调的方面或者问题领域不同,但却具有某些共性,其中之一是
3、它们都将“情境”与“环境”相连,把情境界定为具体的环境,尤其是具体的社会环境。对于引入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我认为建构主义的情境定义更符合数学情境的内涵,即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的活动来学习数学的“数学情境”。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必须每课一创吗通过创设情境,将数学与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其他学科知识、科学现象建立联系,使数学不再成为“孤零零”的、“与现实应用的背景脱离”的知识,让学生在嵌入了数学知识的社会或自然情境中寻找知识,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实践
4、,通过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来建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意义。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真的必须“每课一创”吗?下面几个案例或许能说明一些道理。4.05加油量(升)金额(元)单价(元/升)图1案例1(2007年嵊州市公开课——浙教版八年级上册《认识函数》)11设计1:如图1,请观察加油机为汽车加油过程中能给我们哪些信息。加油站里加油,学生似乎司空见惯,没想到数学与生活如此接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多媒体演示加油时加油量、金额跳动的情景)设计2:在此次加油过程中,加油量确定时,金额能确定吗?设计3:观察加油机
5、为汽车加油过程中金额y(元)和加油量x(升)的变化,并填写下表。加油量x(升)2510…金额y(元)…设计4: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y的值吗?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能返璞归真,将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其活生生的知识背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将与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镶嵌在真实的情境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变成一种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运用已有经验,在情境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建构假想或猜测,寻求证据等,经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发现和探究,改变
6、了知识的呈现形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使数学走出“抽象与玄妙”,从而更好地架设了“学校数学”与“社区数学”间的桥梁,并最终能使数学学习实现从学校情境到社会情境、从虚拟情境到真实情境迁移。案例2(2006年校本培训——华师大版八年级上《代数恒等式》)给你足够多的纸片,形状如图所示(教师先示范解释(2b)2=4b2),问:你还可以用图形面积来解释哪些代数恒等式?bbaaabbbbb学生兴趣浓厚地拼接手里的纸片,写出许多结论:ababbababab2ba11(a+b)2=a2+2ab+b2(a+b)2-(a
7、-b)2=4ab(a+b)(a+2b)=a2+3ab+2b2生1:老师,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以提出来?师:当然可以。生1:课本上的一道题我有另外的解法。原题(一部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它的面积增加了45cm2,求这个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此题以前做过,当时的解法是:设原边长为xcm2,则(x+3)2=x2+45,当时学生认为较简单,无疑问,无异议,现在成绩平平的她提出新的见解,同学们都很好奇。x+1.51.5x+1.51.5xx生1:走上讲台,画出示意图生1:题意可理解为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外面拼上4个长
8、为(x+1.5),宽为x的长方形,所以我列出等式:4×1.5×(x+1.5)=45。教师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投给她赞许的目光。形式化是数学的特征之一,正是由于数学表述的形式化,更突显了数学的另一特征——高度的抽象性,从而容易使学生误以为数学远离生活实际而对其望而生畏。同时,由于学生知识发展的局限性,对于某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若按知识的内部体系展开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