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29580
大小:23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11
《兰州学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人文学科(历史)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国际领军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部署,教育部于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大学等19所大学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兰州大学作为实施该计划的19所院校之一,于2010年8月成立了萃英学院,作为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试点平台,全面负责“拔尖计划”的实施工作。在理科专业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人文学科专业,文
2、理交融、共同成长,是兰州大学进行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探索的重要内容。历史方向的人文萃英班,将依托院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学院与萃英学院两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国家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精英人才。二、培养目标与定位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一宽、两厚、三强”(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学风淳厚,创新意识强、研究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强),具有宽广国际视野、深厚本土情怀与浓厚人文关怀、文史哲融通、传统与现代融合、符合社会与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本科人才,使学生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优秀生源我们就聚焦在将来一定读研这个目标上。少
3、量不读研的容忍之。,11未来具有开拓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文学者。三、基本要求通过本计划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文史哲三大学科的扎实知识背景,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文史哲学科的历史脉络、理论体系、基本元典和文化特征,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和较强交流能力,初步掌握与学生志向和兴趣相契合并具有再创造能力的知识基础,有志于努力成为学风醇厚、真诚务实、兼收并蓄、独树一帜、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一流学者。毕业生应具有或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4、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内外各项活动;生活勤俭,情趣高雅,团结同学,善于合作,养成良好的品格。3.勤奋求实,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养成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的学风。4.遵纪守法,严守社会公德,承担社会责任,始终做模范公民。(二)业务方面1.通过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扎实的理论与方法训练,要求学生逐步具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探讨历史问题、撰写专业研究论文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112.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3.了解本学
5、科的前沿研究动态,能初步开展学术研究。4.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系统的历史学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养。5.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思想作风,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三)体育方面1.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要求。2.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3.具有基本体育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四、培养模式主要采用从一年级在校生中考核选拔的招生模式,选拔20名左右。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志向、兴趣和能力,以严格的考试和面试进行选拔。聘请学术造诣深厚、学术视野宽阔的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选拔小组
6、成员。以博士生导师为主,选聘优秀师资组成专业指导小组、课程教学小组,负责学生的培养工作。“人文学科拔尖学生”的学制、学分和培养措施如下:1.学制4年。按学校规定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具有学籍时间最长不超过8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6年。2.本专业学生需至少修满15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33学分(含公共基础课35学分,专业基础课28学分,专业课48学分,通识课6学分,11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16学分);选修课程17学分(可通过1年级修读课程冲抵)。3.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4.培养措施(
7、1)引进导师制以加强学术引导在正常的教学环节基础上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精髓,加强学生的学术素养。聘请文、史、哲专业的资深教授、知名学者,按照双向选择与统一协调的方式,组成导师小组。根据学生志向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学术引导。每位导师指导不超过4名萃英班的学生。(2)强化研讨交流以经典研读为中心,通过课程专题学习报告、读书报告的撰写、小型学术研讨会研讨、研讨班的组织、参加学术报告会、导师的学术引导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学术规范、创新精神及研究能力,协同学术研究和基础教育相互促进。(3)加强国际(境内外)交流积极推荐
8、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每位学生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国际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