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ID:9829306

大小:11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11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170030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Chemistry)学  分:4学分总学时:63学时理论学时:23学时实验学时:20学时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或无机化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教材:1.陆阳、刘俊义有机化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曾明、周建波、胡小建化学实验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参考书目:1.《有机化学》,吕以仙主编,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有机化学》,倪沛洲主编,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有机化学》,汪小兰主编,第

2、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任务是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或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一)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命名的一般规则;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碳链、位置及官能团异构、构象、顺反及对映异构);2.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加成、氧化、酯化、酰化、脱羧、偶联等反应。3.熟悉电子效应(

3、诱导与共轭)及共振理论,能基本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熟悉杂环、糖类的结构、名称和化学性质。5.了解自由基取代、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电加成及亲核加成反应机理。(二)基本技能:1.掌握蒸馏、重结晶、萃取和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技能。2.熟悉醇、酚、醛、酮、羧酸、糖类、胺类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以及一般未知物鉴定的基本步骤。3.了解简单有机化合物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定的基本方法。三、学时安排教学学时为63学时,讲授理论学时为43,实验学时为2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约为2:1。具体安排如下: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第一章绪论

4、413基本技能实验第二章立体化学633第四章烷烃和环烷烃44第五章烯烃和炔烃44第六章芳香烃33第七章卤代烃33第八章醇、硫醇、酚33第九章醚22第十章醛和酮44第十一章羧酸和取代羧酸633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725第十三章胺和生物碱633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22第十五章脂类22第十六章糖类633第十七章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11总计634320四、考核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小测验占6%,课堂情况、理论考勤占6%,实验成绩占18%,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

5、解:(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2)成键分子轨道及必须满足的三原则,反键分子轨道。(3)共振式和共振杂化态的概念。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2.熟悉:Lewis酸碱理论,八隅体结构,简化路易斯结构式。有机化合物的分类。3.掌握:(1)碳的sp3、sp2、sp杂化轨道。(2)共价键的属性与分子的极性。(3)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有机物与有机化学概念,有机物的性质特点;经典共价键理论和现代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和共价键的属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有机反应类型。2.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的作用

6、力;有机酸碱理论;分子轨道和共振结构简介。3.简介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模型,黑板板书。第二章立体化学[目的要求]1.了解:(1)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用。(2)不含手性碳的手性化合物,外消旋体的拆分。2.熟悉:(1)左旋、右旋、比旋光度的含义及表达符号。(2)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要点,链状手性分子的D/L和R/S构型标记法。3.掌握:(1)手性、手性分子、非手性分子、手性碳、对称面的含义及相互关系。(2)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和外消旋体的定义、判据及它们之间的

7、区别。[讲课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1.手性,手性分子和对映体,对称面和非手性分子,判断对映体的方法。非对映体和内消旋体。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现象。2.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要点,D/L和R/S构型标记法。3.偏振光和旋光性物质,旋光度和比旋光度。手性分子的形成和手性分子的生物作用。外消旋体的拆分。[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手段]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第四章烷烃和环烷烃[目的要求]1.了解:烃及其分类,链状烷烃的物理性质规律。2.熟悉:(1)脂环烃的命名;(2)三元、四元环的开环加成;(3)环己烷的椅

8、式构象,以及取代环己烷的优势构象一般规律。3.掌握:(1)烷烃的命名,碳链异构,伯、仲、叔、季碳原子的判断,伯、仲、叔氢原子的判断;(2)乙烷与正丁烷的构象;(3)卤代自由基反应机理;(4)伯、仲、叔氢的反应活性,伯、仲、叔碳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讲课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