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

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

ID:9823714

大小:48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11

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_第1页
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_第2页
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_第3页
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_第4页
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大学君政学者论文集(2003年)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ThecauseoftheHakkaroundearthbuildingsintheareaofMinxi中文系2000级林平芳Chinesedepartmentgrade2000linpingfang摘要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圆形土楼分布最密集的福建省永定县的情况出发,认为这种圆形土楼是在当地方形四角楼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而闽西特殊的地理环境、近代转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出色的建筑技术水平是促成这种“变异”的最主要的条件;与此同时,这种“变异”

2、也体现了当地客家人在审美情趣上的变化。关于“方圆之变”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明闽西地区的圆楼分布成因问题,“方圆一线间”有着丰富的内涵。AbstractBasedontheinvestigationonYongdingCountyofFujianProvincewhosedensenessoftheroundearthbuildingsisbiggest,theauthorstatesthattheroundearthbuildingsevolvefromthesquareearthbuildings.Thespecialgeogra

3、phyenvironment、theeconomicdevelopmentduiringthemoderntimesandtheexcellenttechniqueofarchitecturearethemostimportantreasons.Simutaneously,theevolvementstellsthechangesofthehakka’saesthetics.前言: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流逝的岁月会磨灭人类文明的大部分遗迹,似乎只有石头例外。——雨果①《永定客家土楼》,余德辉,作家出版社,2001年,第56页北京大学

4、君政学者论文集(2003年)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在中国,一个屡经迁徙漂泊的民系——客家,以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建筑为雨果的话做了一次生动的诠释。凝聚着客家先民智慧和汗水的客家土楼,一千多年来伫立在历史风尘中,目睹了中华大地上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不仅如此,作为一种移民文化的承载体,客家土楼本身的变化也有时代变迁的印记。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对闽西客家土楼的方圆之变做尝试性论述,从而看出这种变化背后的地理和历史因素。一、问题提出和解决思路:近年来,关于客家土楼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探讨正日益深入。在闽西散落着的圆形土楼是一种很

5、有吸引力的客家建筑,它们往往被作为客家土楼的代表。这种圆形土楼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它比方楼、五凤楼等土楼建筑模式具备更加完美的内外形式,还在于它具备更加优越的居住条件,要求相当的建筑技术水准。在实地的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这种圆形土楼的分布非常集中,基本上位于闽西南的少数县份,而在相邻的粤赣地区极少甚至根本没有这种圆形土楼。是什么原因造成圆形土楼的这种分布状况?它的兴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这种土楼模式的兴起有何意味?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圆形土楼分布最密集的福建省永定县的情况出发,认为这种圆形土楼是在当地方形四角楼的基础上演

6、变而来的。而闽西特殊的地理环境、近代转型时期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当地出色的建筑技术水平是促成这种“变异”的最主要的条件;与此同时,这种“变异”也体现了当地客家人在审美情趣上的变化。所以,探讨圆形土楼的分布状况实际上是与土楼的“方圆之变”问题紧密相连的。如果能清晰地理出“方楼”和“圆楼”两种土楼模式之间的承继发展关系,那么关于闽西地区的圆楼分布成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有趣的是,在一些小村落里,我们发现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间呈交错分布状,甚至,在永定县的洪坑村我们看到一座方楼和圆楼间似乎只有一线之差。(参照图片)然而这种地理位置上的“一线

7、之差”的内部含义是很丰富的。方圆一线间北京大学君政学者论文集(2003年)闽西客家圆楼分布成因考关于土楼的“方圆之争”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部分学者以为客家土楼是先有圆楼后有方楼,理由是在现存圆寨的建筑时间,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宋元期间,而现存方楼绝大部分是明清时所建。然而,要想弄清楚历史的真实情况,仅仅从现存的历史遗留物加以判断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因为这些遗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历史的残存,只有尽量地回复到历史的真实境况,从当时当地的生产力、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出发,将现存遗留物作为探求的线索,才能得出切近历史真实的结论。为此,

8、本文在实地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赞成另一种观点:即土楼模式的发展顺序是先方后圆,方圆并存;同时以方为常,以圆为变。为此,我试图从建楼的选址、圆寨与圆楼的关系两方面入手,对此问题进行尝试性的论述。选址问题的探讨可以让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土楼发展经历的是从方到圆的顺序,而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