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五闽西的客家茶亭

郑启五闽西的客家茶亭

ID:22996339

大小:96.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郑启五闽西的客家茶亭_第1页
郑启五闽西的客家茶亭_第2页
郑启五闽西的客家茶亭_第3页
郑启五闽西的客家茶亭_第4页
郑启五闽西的客家茶亭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启五闽西的客家茶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郑启五:闽西的客家茶亭郑启五1969年上山下乡,到一个闽西老区客家人聚集的山区,叫“武平”的地方。有一回我和几个知青朋友从永平公社步行到中堡公社,走的是红土镶着卵石的小路,要经过一个名“孔厦”的村庄,有一位知青称,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某篇文章的注释里,有“毛泽东与朱德率红军经孔厦到永平”的字样。我说我怎么没有见到过,而他却信誓旦旦。我也希望他说的是真的(事后翻烂了第一卷,并没有发现这样的注释)……赤日炎炎,口干舌燥,头也晕晕的,有些中暑的前兆,这时小路边出现了一个土屋,三面墙,靠路的一面没有墙,这就是所谓的“

2、茶亭”了,让路人休息的地处。民俗学家称:茶亭是客家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事项,有史料记载,光是一个武平县,就曾有茶亭600余座,还大多被赋上文绉绉的亭名,如“普济亭”、“登云亭”、“回澜亭”等等,但我在武平时处于“文革”岁月,这些带有“封资修”色彩的名字是荡然无存了,而所谓的“茶亭文化”也只有墙壁上的“最高指示”和门框上的“红雨随心翻做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之类的对联。只有茶是不变的,屋角有一个加了盖的木桶,木盖上放了一个竹勺,所谓“竹勺”,就是一节空竹,上端横穿一根细杆,细杆为把,竹筒为杯,是用来喝茶的。木桶里就装

3、着茶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政权的更迭,不管时代的变迁,现在想来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土垒的椅垫上横置着一条很厚的木版,算是歇脚喝茶的长椅,南来北往都是客,不计家庭成分也不计个人身份!揭开沉甸甸的桶盖,里面是红褐色的茶水。这种茶水我是熟悉的,大抵武平的客家人家夏天都有的,叶子是煮的而不是冲泡的,我房东家里便是,赶墟时路过农家讨水喝,大多也是讨得这样的茶水,解渴去暑。但茶亭里放置的,我却犹豫了,虽然口也很渴,但就怕那茶桶和竹勺不卫生,随便放在路边,万一喝了拉肚子怎么办?知青朋友说,不会的,他经常喝,没有什么不卫生

4、的,喝时那竹勺就对着张开的大嘴倾倒,并未接触到唇唾;再说这茶每天都有人挑来新茶更换。这是客家人的传统,叫“施茶”,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当年都喝过几百次了。举例一下就举到天顶,也够牛的了,我也就仰头痛饮了!那茶不但解渴,而且添力,出了茶亭,总有脚底生风的感觉,又可轻快前行好一阵子的。茶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客家山民义务挑茶供乡亲和路人解渴,真是个优秀和淳朴的传统。据说有的茶亭里有孤寡老人或残疾的人在那里卖花生、豆子、卷烟之类的,我倒没见过,在闽西插队的岁月里遇上的几座茶亭,都是无人值守的。再说那个年代,花生已经是极

5、为奢侈的零食了。茶亭里的茶水是什么树叶泡制的,当时并未留心名称,只记得是一种形同小叶榕树叶子大小的枯叶。王增能先生在《客家饮食文化》一书里虽然辟有专章谈论茶亭,却也没有留下关于什么茶的只言片语。《闽西日报》曾有一文称这山茶“叫铁丁柴,又叫石壁茶,长在悬崖峭壁上。盛暑摘下枝叶,晒干成赤色,只要投入一些就可煮成茶色甚浓的茶,放三四天不会馊”,其形其色与我记忆中的“房东茶”基本吻合,可惜查了《武平县志》1993年版“植物”一章,并无什么“铁丁柴”或“石壁茶”的记载,看来可能是客家民间的土名俗称。又询问了厦门的客家朋友

6、游春丰,他答不出就打手机追问他在闽西永定的老岳父,回音:可能是一种叫“南山楂”的,既“咸梨”(客家话)的叶片。“石壁茶”也好,“南山楂”也好,反正是客家的“粗茶”,一种或N种粗得不能再粗的“保健茶”,人与茶,茶与人,就怎么悄然携手于岁月更迭的进程。查阅1969年以前的农业档案,武平曾出现过诸如“高埔茶”、“古塘茶”、“五里茶”、“袁畲茶”等乡村茗茶,但总是在无常的农业政策下衰败;而在温饱难以为继的状态下,闲适的茶又何以安然?惟独山野的粗茶坚忍地穿透历史的烟云,在茶亭的一角浓浓地舒展着它棕红的汤色。不过在《武平县

7、志》里倒查得毛泽东、朱德与陈毅曾于1930年6月第三次率红军攻进武平。赤日炎炎,入乡随俗,可见关于朱毛喝了客家茶亭的茶水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多少有文献的依据。毛泽东曾居住的平川镇“梁山书院”原址,现在是武平县博物馆,建筑的老旧古朴依然,惟有门口的一株山茶花开得新艳灿烂,如火如荼!我的双十中学同学、老知青李世俊就留在那里当馆长,这是全馆唯一的编制,馆长兼解说员兼门卫,一家子30多年来就日夜值守“梁山书院”。我每每回“第二故乡”,都到那里讨茶喝,“梁山书院”成了我们厦门老知青人生路上一座永远的“茶亭”了,只不过那茶

8、早不是当年的“石壁茶”、“南山楂”,而是与时俱进的桃溪绿茶“年年春”,绿盈盈的,春意黯然!回念往昔,武平当年的客家粗茶不但解渴去暑,而且性味温和。在那个没有什么油腥的岁月,喝任何茶叶洗胃都让人受不了,惟独这种棕红色的山茶汤去暑排热,且养胃益气,保育生命,甚至一度滋养了中国革命。其实千百年来,在大山围困以客为家坚韧的生存进程里,客家乡亲对野生植物广泛的把握和利用大都有相当的科学道理,蕴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