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

ID:9819689

大小:1.68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5-10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_第1页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_第2页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_第3页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_第4页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专题论文·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罗检秋内容提要乾嘉汉学鼎盛之时,汉宋对峙更加凸显,但因寻求义理的内在需要,其中又滋长着调融宋学的潜流。汉、宋之学陷入困境,士人乃日益从今文经发掘“微言大义”,从而落实由考据以求义理的主旨。今文经学因之兴起,并在晚清经世致用及汉学义理化趋向中发展起来。关键词汉宋调融今文经学常州学派义理一、引言由于士人治学方法及重心不同,汉学和宋学成为儒学两大范式。至清代,经学大盛,学者注重师法,汉、宋分野更加凸显,汉、宋关系也成为认识清学嬗变的窗口。清末以来,一些论著从不同角度涉及清代汉宋关系问题①,但它对学术格局

2、的影响仍待进一步①近年这方面较有影响的论文如龚书铎的<晚清儒学论略》(收入《近代中国与文化抉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论述了道咸以后汉宋兼采、汉宋调和的趋向;艾尔曼(BEmj跚inA.Elman)“Cfitid锄aSPKk;。phy:C抽cept_砌(托ngejnch’ing功nag眵E、,id廿1tialReseal-ch”一文[(台北)《清华学报》第17卷1、2期合刊,1985年,第165一198页]讨论了乾嘉考据学与宋明理学的关系。·1·万方数据《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期讨论。清末经学家皮锡瑞说:“国朝经学凡三变。国初,汉学

3、方萌芽,皆以宋学为根柢,不分门户,各取所长,是为汉宋兼采之学。乾隆以后,许、郑之学大明,治宋学者已鲜。说经皆主实证,不空谈义理,是为专门汉学。嘉、道以后⋯⋯学者不特知汉、宋之别,且皆知今、古之分。”①嘉道以后今文经学的复兴是清代学术的重要转变,自然是晚清以来文人学士的重要议题。晚清名士李慈铭读了魏源的《古微堂外集》后,感慨“自道光以来,经学之书充栋,诸儒考订之密,无以复加。于是一二心思才智之士,苦其繁富,又自知必不能过之,乃创为西汉之说。”②李慈铭好讥弹人物,于经学一贯尊古抑今,此类言论当然不足为据。其后,章太炎、皮锡瑞等人对此也有评论。梁启超则

4、认为:道咸以后清学的分裂,“有发于本学派之自身者,有由环境之变化所促成者”。前者指清学本身尊古善疑的取向,因学者“既尊古矣,则有更古焉者在所当尊;既善疑矣,则当时诸人所共信者吾曷为不可疑之?”于是由东汉古文经溯至西汉今文经、乃至先秦诸子。而所谓“由环境之变化所促成者”,则指道咸以后的经世致用思潮。③但乾嘉汉学盛炽之际,经世取向对士人影响尚不明显。故周予同进而指出,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前期今文学乃“发于学派自身”,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后期今文学则“由环境之变化所促成”。④这种区分不无道理。不过,所谓“前期今文学”和“后期今文学”均非单一因素促成

5、,惟诸因素重要①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41页。②徐珂:《清稗类钞》第8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825页。③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1页。④周予同:<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19页。·2·万方数据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性不l司。清末以来,研究者多从经世思潮考察今文经学的兴起,而对乾嘉之际常州学者转治今文经学的原因缺少分析。近年有论者提出,应从庄存与政治上受和坤排挤事件分析今文经

6、学的起源。①一些学者则持异议,认为今文经学起因于庄存与、和坤的政治斗争说,“现在还只能是假说”②。乾嘉经学为何由“古”而“今”并且蔚成风气?我们虽应注意政治斗争及经世思潮的影响,但在社会变动尚不明显的背景下,学术理路尤需重视。皮锡瑞指出嘉道学者开始“知今、古之分”,主要从学术壁垒的建立看待清学演进。学术的转变既基于修正前人而开宗立派,又在于汲取、调融它学。清代今文经学虽沿“知汉、宋之别”到“知古、今之分”这一路向演进,却也受调融汉宋潮流的推动。简言之,在考据学鼎盛之际,汉学自身对于义理的需要促使人们补偏救弊,从今文经阐发“微言大义”,导致学术转变

7、。二、考据学勃兴与汉、宋紧张作为传统学术的基础,考据学兴起于汉代并传衍于后世。唐、宋两代,注疏、辨伪之书层出不穷。宋儒虽重义理,而朱熹、王应麟等人诠释儒经仍重注疏。元、明两代,士人尚谈心性,辨伪、考据之学仍延绵不绝。明末社会危机加深,忧时救世的士大夫反思心学弊端,倡导实用、经世之学。明、清鼎革之后,学术由虚返实之势进①艾尔曼认为,庄存与在1780年代转治今文经学与乾隆晚年和坤专权、庄氏被迫退出全国政治舞台相关。见氏著《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江苏人民出版杜1998年版。②刘大年:《评近代经学》,《明清论丛》第1辑,紫禁

8、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3·万方数据《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期一步发展。从顺治到康、雍,相对笃实的理学渐受朝廷青睐。由学术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