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种业,差距在哪里

民族种业,差距在哪里

ID:9803568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0

民族种业,差距在哪里_第1页
民族种业,差距在哪里_第2页
民族种业,差距在哪里_第3页
民族种业,差距在哪里_第4页
民族种业,差距在哪里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种业,差距在哪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种业,差距在哪里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位于农业产业链最上游的种业,是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对于全球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来讲,做大做强民族种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跨国公司的全面进入,面对洋种子的激烈竞争,民族种业差距何在?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民族种业做大做强还面临哪些困难?  蛇年春节还没过完,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韩俊强就马不停蹄地跑开了:在陕西、河南等玉米春播区,他一天跑几个行政村,不厌其烦地向当地农民传授玉米新品种京科968的栽培方法。  

2、虽然跑得腿酸脚疼,但他却无意放慢脚步:“面对洋种子的激烈竞争,不抓紧不行啊!”  这种“不抓紧不行”的紧迫感、危机感,近些年来一直笼罩着国内种业界。从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到科研院所的育种专家,再到全国各地的种子公司,都已达成清醒的共识:跨国种业公司已经全面进入,如果再不奋起直追、做大做强,民族种业就会发生更大面积的“失守”。  跨国种业公司全面进入  民族种业面临巨大挑战,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种业界人士的危机感,来自真切的现实挑战。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2012年的种子市场价值超过600亿元,并呈递增之势。自2001年实施《种子法》、国

3、内种业市场开放以来,跨国种业公司纷纷来华开展业务、抢占市场,在带来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经营、服务理念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挤出效应,民族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美国的孟山都、先锋,瑞士的先正达,法国的利马格兰,德国的KWS、拜耳……截至目前,包括全球前10强在内的外国种业公司陆续在华“跑马圈地”;到2012年,已有25家外商投资的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在华开展业务,经营的品种从蔬菜、花卉,到玉米、棉花等大宗作物。  据统计,我国目前约95%的甜菜、50%以上的食葵、部分高端蔬菜,都是外国品种;外国玉米种子在我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已从2001年的0.13%,迅

4、速扩大到2011年的11%,10年间扩大了80多倍……  流失的,不仅是种子市场,更有种子的“种子”——人才。以甜菜为例,由于自己的种子没有了市场,相关育种专家被迫转行。“如果搞种子的人都没了,还怎么与跨国公司竞争?长此以往,民族种业真的是很危险!”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专家们指出,不同于其他产业,种业是源头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如果种业失守,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无从谈起。  民族种业差距甚大  表面上看是规模、实力,深层次原因是模式、机制与跨国公司相比,民族种业差距何在?  “差距首先表现在规模和实力上。打个比方说,跨国公司如同航空母舰,国内企业则像小帆船。”

5、在种业界打拼了10多年的韩俊强说,兼并重组之后,我国目前的种子企业还有6296家,前10强所占的国内市场份额不过15%,真正是“小、散、乱”;跨国公司则是量少个大,2011年孟山都一年的收入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9%。  他告诉记者,国内的种子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有研发能力的不过百来家;前50强每年的研发投入总计不足20亿元人民币,孟山都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0亿美元。  “差距不仅表现在企业的规模上,更体现在机制和模式上。”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指出,育种是种业的核心,我国目前的种子研发主要是以课题组为单位,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小作坊。其中最关键的是“师傅”,一旦

6、“师傅”离开,包括经验、技术甚至材料等关键资源就失传了。同时,相同领域的众多课题组几乎都是各自为战,之间很少交流,信息、成果很难共享,导致重复研究、育种效率低下。“品种选育是低概率事件,为能够持续出好品种,必须有‘大规模’群体作保障、‘精确性’技术作支撑。要想从海量资料中寻找有用信息、从海量资源中寻找有利种质、从海量组合中筛选优良品种,必须构建商业化育种‘大体系’作后盾。”  “在我国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院所,大部分企业只是卖种子。”廖西元分析说,“育繁推长期脱节的一个弊端,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能力、缺少核心竞争力。”韩俊强认为,这也是我国的种子企业“长不大”的

7、关键所在。“我国的水稻研发在世界上绝对一流,但却没有产生世界一流的水稻种子企业。”  反观国外的种业公司,采取的都是以企业为主导、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商业化育种的基本特征是市场化导向、规模化研究、专业化分工、集约化运行。”廖西元说,这一模式使新品种的选育、繁殖、推广环环相扣、有机衔接,既符合种业的客观规律,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使前期研发与后期推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良性循环,企业得以迅速扩张。“跨国种子企业建立的市场导向、专业分工、流水作业、标准操作‘制造品种’的大工厂,是一个能够整合全球最新研发成果并能自我完善的研发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