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关于时间认知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关于时间认知的研究

ID:9799422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0

认知心理学关于时间认知的研究_第1页
认知心理学关于时间认知的研究_第2页
认知心理学关于时间认知的研究_第3页
认知心理学关于时间认知的研究_第4页
认知心理学关于时间认知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关于时间认知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认知心理学关于时间认知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0270467)。作者简介:阮昆良(1979—),男,云南陆良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主要从事时间心理研究。联系电话:023-68351971,E-mail:ruankunliang@sohu.com。阮昆良(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重庆,400715)摘要:时间是多个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心理学对时间的研究已进入了时间心理学阶段,时间认知是时间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中,将时间认知的时距、时序和时点三属性分开进行深入研究。关于时距认知主要有存储容量模型、加

2、工时间模型和变化/分割模型等认知模型;关于时序的认知主要有强度理论、传送带理论、背景重迭理论等三类九个理论;关于时点认知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专门的系统理论,但研究中的操作任务和实验维度均与另外两个时间属性有所不同,时点认知中还存在着偏差模式。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模型是唯一将时距、时序和时点信息综合起来研究的一个模型,也是目前时间认知研究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时间认知的脑机制的研究逐步展开,但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关键词:时间认知 时距 时序 时点 分段综合时间和空间一样,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人类的任何行为都在时间的控制之下,是人类对世界的观念中最为重

3、要的维度之一(杨姗,方格,1998)。[1]时间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医学、生物学、历史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的研究对象。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时间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心理学对时间的研究也有多年了,反应时测量已成为一种标准的实验技术。在认知心理学中,时间不仅是一种因变量,而且是一种自变量。在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中,时间不是一种输入——输出同一的、不变参数,而是需要被进行加工的重要信息(黄希庭,1993)[2]。心理学对时间的研究已经进入时间心理学阶段(李伯约,2002)。[3]时间认知是时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

4、部分。时间认知是指个体对事件的时间的长短、先后、快慢等变化的认知。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包括对时距(temporalduration)、时序(temporalsuccession)和时点(temporallocus)的认知。其中时距指两个相继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时序指人们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知觉为不同的并且按顺序组织起来。本文拟就认知心理学在时距、时序及时点等时间属性上的研究做一回顾。1.认知心理学对时距的研究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节律,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以及计时工具等估计时距,使我们的生活规律化。但是在我们缺乏工具时,也可以对一段时间

5、做出估计。当然我们估计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是不同的。心理时间可能长于物理时间,也可能短于物理时间。我们是怎样估计时距的,就这个问题,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三个主要的模型,即存储容量模型、加工时间模型和变化/分割模型。存储容量模型(storagesizemodel)认为人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取决于他记忆中存储事件的数量。同样长的物理时距,个体所所储存的信息越多,对时距的估计就越长;反之,就觉得时距越短。Ornstein(1969)还认为“存储容量依存于两个因素:1)在这一时距内觉察到的信息量或事件发生的数目;以及2)信息被‘堆放’和‘存储’的方式。”[

6、4]加工时间模型(Processingtime6model)假设人类大脑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加工器,即认知计时器和刺激加工器。认知计时器专门负责加工和编码时间信息,刺激加工器专门负责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和编码。注意在它们之间进行分配。对时距的估计由认知计时器和刺激加工器的输出来决定的。认知计时器得到的注意资源越多,时距估计就越长;反之越短。有限的注意资源对刺激加工器和认知计时器的投入成反比关系,随着刺激数的增加,注意对计时器的分配就越少,从而导致估计时距更短。该模型也称为注意模型。变化/分割模型(change/segmentation

7、model)最初由Fraisse(1963)[5]提出的。该模型认为,时间知觉就是知觉变化,时间估计就是把心理上所经历的变化分割为可记忆的片段,然后再根据所分割出来的变化段数来估计时间的长短。该模型强调刺激的数量、事件的可记忆性、注意、态度、动机、目标,以及组织过程在估计时距中的作用。Poynter(1989)[6]总结为“时距判断就是1)知觉到的事件数(感官的和机体的),2)事件的分离性,以及3)事件的可记忆性(储存、提取、被组块的难易度)的函数”。黄希庭(1993)[2]从操作事件数和事件组织结构的实验、操作刺激复杂度的实验、操作对非时间

8、信息加工深度的实验等三个方面来对这三个模型的预测效度综合进行了考察。认为存储容量模型、加工时间模型和变化/分割模型都能解释不少的实验结果。三个模型对理解人类时距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