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魁杰——张澍生平事略

凉州魁杰——张澍生平事略

ID:9795647

大小:68.62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5-10

凉州魁杰——张澍生平事略_第1页
凉州魁杰——张澍生平事略_第2页
凉州魁杰——张澍生平事略_第3页
凉州魁杰——张澍生平事略_第4页
凉州魁杰——张澍生平事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凉州魁杰——张澍生平事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凉州魁杰——张澍生平事略 一人杰地灵的凉州凉州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凉州是西北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处于河西走廊东端,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塞,是“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享有“四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美誉,两汉以来,凉州读书人的文化印记就十分明显,他们深受西域外来文化的洗礼和中原儒家文化的侵染,孕育了浑厚博大的凉州文化,形成了“文物前贤起后生”的壮观景象。有清一朝,武威“文风甲于秦陇”,共有42人中进士,其中10人选翰林院庶吉士,这批进士中出现了许多政声显

2、赫的官员和颇有建树的学者。孙诏,康熙朝进士,官至湖北布政使;牛鉴,嘉庆朝进士,官至两江总督;潘挹奎,嘉庆朝进士,官至吏部考功主事;张美如,嘉庆朝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李于楷,嘉庆朝进士,曾参加“公车上书”运动……领一时之风骚的人物还属嘉庆四年(1799)考中进士的张澍。他被誉为“凉州魁杰”,精通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是乾嘉学派的中坚力量,所撰的《姓氏五书》堪称绝学。 二吉府张家位于凉州城西大街的吉府是一座故宅,张澍就出生在那里,并在此生活、读书达13年之久。吉府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凉州传统民居,土砖为墙,泥瓦

3、盖顶,张澍祖上三代都住在这里。这里的人们忙时耕种着田地,闲时做着一些小买卖,过着耕读传家的生活。张澍的祖父字诚一,名德,是一位“性严毅,好面折人过”的老头儿。多年后,张澍在《养素堂文集•先府君行述》中记述了他眼中的祖父:“(邻居)有难事辄来问,策画与之,决嫌疑,分利害,各厌其意而去”。张德育有两女两男,张澍的父亲排行老三,名应举,老四名应甲。在封建社会里,利禄所系,儿孙走科举之路是每个家庭的最大愿望。张德给儿子取名应举、应甲,就是希望他们走读书这条道,学而优则仕。张德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地劳累了大半辈子,守着二百多亩良田和

4、几间房屋,竭尽所能供两个孩子读书。可是,他最寄予希望的老大张应举,到最后只是个凉州府学的增生(俗称秀才)。张应举字聘九,乾隆十三年(1748)阴历七月十七日出生。和父亲一样,张应举心胸磊落,好善乐施,为乡人所敬重。可通过一件小事窥见其性格。他的好友刘文洵资财丰裕,曾到西安城里的关中书院进修学习,历经10年,终未能考取功名。但他返回家乡时,宅院田地早已荡然无存,两个儿子也在乡间乞讨。他悲愤交加、嚎啕大哭,不久双目失明,也随儿子在城里乞讨,困了便在城西的演武厅旁的小屋子休息。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应举发现了正在行乞的刘文洵,见到昔日好

5、友如今落到这般境地,心中甚是难受,便请他理发、洗澡,并取来了家中干净的衣服给他穿上。第二天,又给他送去了一些银两、衣服,还掏钱给他租下了住处。不久,他又疏通关系让刘文洵的两个儿子当兵,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随后又从家藏的医药典籍中检寻良方,经过3个月的精心调养,医治好了刘文洵的双目。刘文洵非常感激,逢人就夸,说是张应举帮他双目复明,每天都有饱饭吃。张澍在《养素堂文集•先府君行述》中这样真实地赞美他的父亲:“性宽厚博大,不知人世有机械事,勤学功苦,敏于文,一日可得制艺十余首,深雄雅健,机抒各异,浩然充沛,无支屈态,同学者咸折服…

6、…而与人交,尤款款恳恳,贞亮直朴,乡邦咸敬重焉。”或许是因为家境的原因,或许也是因为生为长子应该早早撑起这个家庭,张应举的科场路走的并不顺畅,“十入秋闱,累荐不得所售”。张澍的叔父张应甲,其性格与父兄俩截然不同,是一个好吃懒做,嗜酒如命且赌博成瘾的光棍儿。在张德夫妇去世后,便在一群狐朋狗友的怂恿下与张应举吵闹着分家。张应举请来亲朋好友良言劝导也无济于事,只好将一些肥沃的田地和精美的家什分给他。不到几个月,张应甲就将这些田地和家什全部变卖后喝酒、赌博去了。张应举见弟弟生活凄惨,心中不是滋味,便请来与自己一起生活。可张应甲本性难改

7、,住了大半年后,又提出分家。这次,张应甲又得到了不少良田和贵重的家什。随后又将其变卖成银两后花天酒地去了。如此反复7次,张德遗留下的200多亩良田“无半棱”。张家从此衰落,张应举只好设学馆“授徒度日”,养家糊口。张澍的母亲是元朝驸马高昌王的后裔,原是畏兀儿,即今维吾尔族。自从畏兀尔国王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归附元太祖铁木真并做了铁木真的女婿以后,这个家族在元朝一直是地位显赫的贵族。内迁后,定居在元朝永昌路(即今凉州城北10公里的永昌堡)。到了明朝,逐渐汉化,改姓张。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这个汉化的维族家庭已经败落了。这在《养素堂文集•先

8、安人母氏遗事述》里是有详细记述:张澍8岁时,舅母病亡,小张澍与母亲一同去城北20里的于家湾祭奠舅母,并在舅舅家留宿。一天,小张澍和母亲到后院,顽皮的小张澍跑到家祠,见悬挂着数十幅张氏祖先像,各个高鼻大颧,危冠珥貂。母亲眼泪涟涟的告诉他:“你舅舅家在前朝宦途显达,出过好几位大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