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88822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9
《新疆暴恐事件自媒体传播的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疆暴恐事件自媒体传播的效果 2009年以来,新疆维稳压力持续加大,暴力恐怖活动成该地区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巨大干扰因素。在同一时期,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自媒体逐步成为该地区受众获取暴恐事件信息的重要渠道,而由此在新疆大众中产生的媒介恐慌等非常值得警惕。 新疆暴恐事件传播中主流媒体与自媒体此消彼长 近年来在新疆暴恐事件传播中,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在传播效果上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为了避免对暴恐事件的过分报道导致恐慌焦虑情绪蔓延,疆内主流媒体在涉及暴恐事件报道时都比较谨慎,既要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又要把握一定尺度。在传播策略
2、上,信息文本严格遵循“SW”模式,追求发布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但时效性和信息量必然受限;国内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也多采用新闻通稿,一时无法满足受众对信息丰富性的需求,因此受众的信息获得渠道从主流媒体挤压到自媒体中去,这就给自媒体信息传播留下了很大空问。2014年乌鲁木齐“5.22”暴恐事件发生后,自治区门户网站天山网在事发将近2小时后才在主页上发布了一条90字左右的新闻通稿;乌鲁木齐市官方微博“乌鲁木齐发布”更显滞后,直到13:40才发布消息。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从5月21日至26日停止信息更新,甚至连此次事件的新闻通稿都末转
3、发。这些官方微博本应是权威的自媒体平台,但并未在事件发生后的舆论引导黄金时段主动发声,由此错失宝贵时机。 在实践中,新疆主流媒体这种报道策略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社会效果。在主流媒体无法完全满足大众信息需求时,他们必然会转向自媒体等其他传播渠道。在暴恐事件发生后,多个用户的自媒体构成多元化信息来源,所发布的信息多是用户的亲身经历和新闻现场图片,具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但是,自媒体用户所发布的信息良莠不齐,碎片化的信息难以完整准确地描述新闻事实,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较人;海量用户的信息密集发布,有可能在暴恐事件发生初期掩盖主流媒体的
4、声音,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还可能干扰受众对新闻绪,致使主流媒体在对暴恐事件的后续跟踪报道上陷入被动局面。 自媒体在新疆暴恐事件信息传播中的正负效果 自媒体山于其自身特性,在暴恐事件传播中带来正面效果,但也带来负面效果。 1.自媒体在新疆暴恐事件传播中的正面效果 暴恐事件发生后,新疆地区自媒体用户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满足其他受众的需求。目击者通过图片、个人叙事、评论等方式将信息汇集在自媒体中,帮助人们提高警惕和防患于未然;新疆地区受众利用自媒体获取和传播新闻等行为表明个人对暴恐事件的抗议,个人通过在自媒体的信息链条寻求与其他受众在态
5、度指向上的共鸣,宣泄个体内心的恐惧感,获得来自于群体的力量感和安全感,避免悲观情绪蔓延;通过自媒体聚合分散的公民个体对暴恐事件的关注,汇聚成舆论力量,寻求主流媒体的关注,促使政府高效迅速处理此类事件。 “5.22”乌鲁木齐暴恐事件发生后,最早的信息出现在新浪微博,进而引起主流媒体和其他自媒体用户的关注和跟进。很多新疆自媒体用户在5月22日后把自己的用户头像换成黑丝带,通过此种方式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悼和对暴恐事件的谴责;新疆地区白媒体用户倡导5月23日晚卜在事发地点举行“点亮公园北街”悼念活动,为遇难者哀悼和为新疆祈福。在此次暴恐事件
6、中,自媒体成为新疆公众对暴恐事件表达关注的渠道,缓解了民众情绪的压力,起到了解压阀的作用。 2.自媒体在新疆暴恐事件传播中的负面效果 自媒体在新疆暴恐事件传播中的负面效果也不可小觑,仍以乌鲁木齐“5.22”暴恐事件为例,自媒体在此次信息传播过程中显现出的负面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新疆受众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来看,信息文本除了向遇难者表达哀悼和为新疆祈福外,还显现出较为强烈的个体情绪和偏执冲动,甚至产生语言极化现象――暴恐事件发生后,在白媒体平台和网络论坛中出现较多的具仃强烈情感色彩的词语,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这些带有个
7、人宣泄性的信息往往不利下事件的平息和解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形势的紧张。 二是新疆自媒体用户对暴恐事件信息的传播和转发直接促成媒体关注度直线攀外。“截至23口18:00,国内网络上关于乌鲁术齐暴恐事件的网络新闻共有11000余篇。其中22日为5000余篇,23日在不到16小时就产生6500余篇,舆情数据显示此话题媒体关注度正处于平稳攀升的态势”。主流媒体出于社会责任和新闻价值等因素的考量,必然会埘暴恐事件进行报道,媒体关注度自然迅速攀升。再加之来自新疆自媒体用户信息亢泄性的密集发布,很快就在疆内乃至全注度0f:不一定利于此类事件
8、的解决,也难以制止后续同类悲剧的重演。而且,犯罪分子会把媒体关注度当作衡量暴恐事件社会影响力的指标,高关注度对其会有刺激作用。同时,高关注度会给潜在的暴恐分子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感染效应,使其更加确信通过制造此类事件可以取得同样甚至更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