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

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

ID:9781625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9

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_第1页
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_第2页
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_第3页
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_第4页
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  [摘 要]译者主体性是翻译中的客观存在。文章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并进一步探讨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翻译操作过程的影响,并指出译者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翻译;译者主体性;能动;制约    20世纪70年代之前,在翻译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学派。这个学派的理论家把翻译活动看作是语言学的任务,认为译者的任务就是把接收到的语言信息根据给定的定义译成信号,然后发给目标语读者。因此翻译研究就局限于文本对比和语言转换的范围内,而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即翻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研究便被忽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

2、化转向”,国际译学研究经历了从语言研究到文化视角的巨大转变。在文化视角下,翻译绝非单纯的语言转换活动,其过程包含了对原作意义、信息、思想和文化的传递,而译者则是这种传递信息、思想、文化的使者。由此,众多翻译理论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一直默默无闻的译者,承认其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并将其从“隐形”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由幕后推至台前,确立了译者的翻译主体地位。  近年来,随着对翻译过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原文和译文的中介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我国近年来大量涌现的翻译理论研究成果中,有关译者主体性,特别是有关翻译再创造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即

3、译者的创作个性和主观能动作用问题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多数国内学者在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中,常常把主体性等同于主观能动性,却忽略了任何主体性都有制约性的一面,忽略了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从而使译者主体性研究走向片面。本文旨在挖掘并探讨这些制约因素,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作有益且必要的补充,为译者适度发挥主体性提供借鉴意义。    一、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    探讨译者主体性发挥所受到的制约因素,我们有必要先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加以了解。虽然翻译活动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开始了,但人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关注翻译主体性的。纵观近百年来乃至更加久远的中西翻译史,人们在研究翻译

4、理论时,几乎都只翻来覆去地、不厌其烦地探讨翻译的性质、原理、功用、标准、方法、技巧等等,在涉及到文学翻译活动的主体即译家时,充其量只谈他必须具备的学养及所谓译才译德的一些方面,而绝少考虑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绝少讨论他的人格问题和心理问题,绝少顾及他的个性、气质和心理禀赋等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学界开始真正自觉而且明确地探讨“译者主体性”这一理论问题,很多西方翻译学派都不同程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接受美学将作品在读者中引起的反应和读者的阅读活动收进了文学及文学史研究的视野,认为读者作为文学现象的又一主体,同时积极地参与了作品价值的

5、创造。译者首先是读者,而且是最积极、最主动、最富有创造意识和钻研精神的读者。此外,作为读者和阐释者,译者的阅读和阐释不可避免地受到他本身所处的时代和民族文化传统以及个人阅历、修养、性格的影响…。可见,译者的翻译无疑会或多或少偏离原著,打上自己时代、历史、民族乃至译者个人风格的烙印。正如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说,“译本总是由某个人的第一次阅读开始的,这种阅读和创作一样富于个性,故而在任何情况下都抹不去译者的痕迹”[2](P206)。而“译者的痕迹”正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之一。20世纪后半叶,西方译坛涌现出来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为我们研究译者主体性提供

6、了新的视角。文化学派当中的“操纵学派”(manipulationschool)代表人物之一西奥·赫曼斯认为,等值和透明的翻译思想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他提出,在特定语境下出现的翻译总是特殊的翻译,“记住这一点很重要。译者从来就不会‘公正翻译’。翻译才能不是与生俱有的,它必须进行认知和规范方面的学习和磋商才能掌握。所以,译者是在一定的翻译概念和翻译期待的语境中进行翻译的”[3](P178)。如前所述,译本无可避免地会烙上译者的印痕,故而在原著与译本之间划等号是不可能的。  现代阐释学代表人物之一伽德默尔认为,没有偏见,没有理解的前结构,理解就不可能发生。同样译者对原文或原作者

7、的理解,必然带有自己的理解或偏见,必然带有自己的历史性,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意识,这将直接影响他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而译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译者的知识水平和范围,也都会影响他的理解。解释者有其自身独特的视界,这也是由偏见构成的;而文本总是含有原作者原初的视界,这个原初的视界与读者现今的视界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差距。从此角度出发,翻译过程亦可理解为原文作者视界与译者自身视界之间不断交融产生新视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必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前理解和偏见的作用下在翻译过程和译文中体现出其主体性。    二、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