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

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

ID:9779569

大小:7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8

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_第1页
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_第2页
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_第3页
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_第4页
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明遗产,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十分重要的问题.党的十二大报告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概念的解释,对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是一篇学习心得,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文明的起源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文明。“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2、。”①当人类通过群体的联合力量开始学会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时候,就有了最初的文明成果。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不断得到发展,人类的文明财富也越来越丰富。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遗产,主要就是指人类文明的遗产。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地方把文明这个概念和阶级社会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例如,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说:“由于

3、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可能使人产生一种误解,仿佛文明只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其实,人类文明的历史比阶级社会的历史要古老得多。,文明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本来是相对于人类群体的野蛮状态而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上述著作中所说的“文明”和“文明时代”,乃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继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之后,社会进一步分工,商品生产得到发展,出现了商人阶级;奴隶制成为支配的形态,发生了社会分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第一次大分裂;以血

4、族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制度被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国家所代替;个体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开始确立;发明了文字并应用于二、精神文明的阶级性和承续性各个时代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都必须借助于先前时代物质文明的成果。因此,关于物质文明的历史承续性问题,人们在认识上不会有什么分歧。但精神文明的继承却不一样。它的哪些内容是有阶级性的,哪些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哪些内容可以批判地继承,哪些内容只能摈弃?这些问题都比较容易引起争论。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结晶,它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道德、宗教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

5、有些内容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共同成果,它们不是某一个阶级创造的,而是不同阶级世世代代的努力所创造的。这部分精神文明一般说来和物质文明的关系比较密切,并且和物质文明一样是没有阶级性的。例如,自然科学和一般的文化知识,就属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给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贴上阶级的标签,也不能给语言、文字和逻辑贴上阶级的标签。语言、文字和逻辑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斯大林曾经指出,在分裂为对抗阶级的社会里,不能设想可以中断各个阶级之间一切经济联系。“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的服务作用,不是为一个阶级服务,损害另一

6、个阶级,而是一视同仁地为整个社会、为社会各阶级服务。”⑥不同的阶级可以通过对某些词汇的解释,灌输本阶级的思想意识,但有关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许多基本词汇,却是有它们固定的涵义的。语言、文字和逻辑的稳固性与承续性,决定了在这些领域内不可能有什么旧质的突然死亡和新质的突然创新。任何一个人,不管他属于哪个阶级,为了提高文化,都需要学会正确使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祖国的语言和文字。为了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我们需要认识古文字,需要懂得音韵训诂之学。这虽然已经不是一般的文化知识,而是属于比较艰深的专门学问,但就掌握古代的语言文字而言,这

7、门学问也是没有阶级性的。许慎的《说文解字》是研究文字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它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过,也为资产阶级服务过,直到今天,书中关于文字形音义的解释仍然可以为我们服务。甲骨文字、青铜器文字和简牍文字的辨认,都离不开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这个领域内,历来有着知识的更新和充实,有前人错误的见解被后人正确的见解所代替,所有这些,自然和研究者的观点、方法有关,但和阶级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教育和社会科学就其总体来说是有阶级性的,但是它们的某些知识资料以及某些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也是可以为不同的阶级服务的。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说:

8、“当我们听到有些青年以及某些拥护新教育制度的人常常非难旧学校,说它是死记硬背的学校时,我们就告诉他们,我们应当吸取旧学校中的好东西。”⑦既然自然科学和一般的文化知识是没有阶级性的,那末有关这些方面的教育内容也就同样是没有阶级性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教育史上经过长期积累和提炼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