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分解法计算潮流

pq分解法计算潮流

ID:9777717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8

pq分解法计算潮流_第1页
pq分解法计算潮流_第2页
pq分解法计算潮流_第3页
pq分解法计算潮流_第4页
pq分解法计算潮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pq分解法计算潮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PQ分解法的原理P-Q分解法是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P-Q分解法利用了电力系统的一些特有的运行特性,对牛顿-拉夫逊法做了简化,以改进和提高计算速度。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特点:通常网络上的电抗远大于电阻,则系统母线电压幅值的微小变化对用功功率的改变影响很小。同样,母线电压相角的的改变对无功功率的影响较小。因此,节点功率方程在用极坐标形式表示时。它的修正方程式可简化为:将P、Q分开来迭代计算,因此大大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但是H、L在迭代过程中仍将不断变化,而且又都是不对称矩阵。对牛顿法的进一步简化。为把上式中的系数矩阵简化成迭

2、代过程中不变的对称矩阵。在一般情况下线路两端的电压相角是不大的,因此可以认为:考虑到上述关系,可以得到:节点的功率增量为:P-Q分解法的特点:以一个n-1阶和一个n-m-1阶线性方程组代替原有的2n-m-1阶线性方程组;修正方程的系数矩阵B’和B”为对称常数矩阵,且在迭代过程中保持不变;P-Q分解法具有线性收敛特性,与牛顿-拉夫逊法相比,当收敛到同样的精度时需要的迭代次数较多。二、程序说明1.数据说明Branch1.txt:支路参数矩阵第1列为支路的首端编号;第2列为支路的末端编号(首端编号小于末端编号);第3列为之路的阻抗;第4为支路的对地容抗;第5列

3、为支路的变比;第6列为折算到那一侧的标志Branch2.txt:节点参数矩阵第1列为节点所接发电机的功率;第2列为节点负荷的功率;第3列为节点电压的初始值;第4列为PV节点的电压V给定值;第5列为节点所接的无功补偿设备的容量;第6列为节点分类标号igl,其中igl=1为平衡节点,igl=2为PQ节点,igl=3为PV节点。n为节点数、sb为平很母线节点号(固定为1)、pr为误差精度。2.运行将上述三个文档及主程序文件放在同一个路径下,程序运行时,按照相应的提示输入如下数据:n为节点数、sb为平很母线节点号、pr为误差精度,运行,得出结果。三、流程图开始输

4、入原始数据形成矩阵B’和B”设置PQ节点电压初值,各节点电压相角的初值置迭代计数n=0计算不平衡有功功率是置Kp=0Kq=0?是解修正方程,并修正后电压相角置Kq=1计算不平衡无功功率无功收敛?否解修正方程,求得修正后电压置Kp=1,k=k+1计算平衡节点功率及全部线路功率输出是否是置Kq=0Kp=0?是否Kp=1,Kq=1四、源程序及运行结果x=size(B2);n=x(1);m=length(find(B2(:,1)==1));y=size(B1);G=zeros(n);B=zeros(n);fori=1:y(1)QS=B1(i,1);%起始节点ZZ

5、=B1(i,2);%终止节点R=B1(i,3);X=B1(i,4);BB=B1(i,5);K=1/B1(i,6);%变比RX2=R^2+X^2;G(QS,ZZ)=-K*R/RX2;G(ZZ,QS)=-K*R/RX2;B(QS,ZZ)=K*X/RX2;B(ZZ,QS)=K*X/RX2;G(QS,QS)=G(QS,QS)+R/RX2;B(QS,QS)=B(QS,QS)-X/RX2;B(QS,QS)=B(QS,QS)+BB/2;G(ZZ,ZZ)=G(ZZ,ZZ)+K^2*R/RX2;B(ZZ,ZZ)=B(ZZ,ZZ)-K^2*X/RX2;B(ZZ,ZZ)=B(

6、ZZ,ZZ)+BB/2;end;fori=1:nB(i,i)=B(i,i)+B2(i,8);end;Delta_P=zeros(n,1);Delta_Q=zeros(n,1);Delta_V_Ample=zeros(n,1);Delta_V_Angle=zeros(n,1);PP=find(B2(:,1)<3);%PQ/PV节点QQ=find(B2(:,1)==1);%PQ节点%V_Ample=B2(:,2);%V_Angle=B2(:,3)*pi/180;V_Ample=B2(:,2);V_Ample(QQ)=1.0;V_Angle=zeros(n,1

7、);Pis=B2(:,4)/100;Qis=B2(:,5)/100;Pld=B2(:,6)/100;Qld=B2(:,7)/100;Pis(PP)=Pis(PP)-Pld(PP);Qis(QQ)=Qis(QQ)-Qld(QQ);kp=0;kq=0;ep=1e-7;%误差k=0;while(~(kp*kq))k=k+1;%----------------------------------------------------------------------Delta_V_Angle_ij=V_Angle*ones(1,n)-(V_Angle*ones(

8、1,n))';%计算相角差矩阵S=G.*cos(Delta_V_Angle_i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