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PQ分解法潮流计算.doc

第四节PQ分解法潮流计算.doc

ID:60838274

大小:19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2-21

第四节PQ分解法潮流计算.doc_第1页
第四节PQ分解法潮流计算.doc_第2页
第四节PQ分解法潮流计算.doc_第3页
第四节PQ分解法潮流计算.doc_第4页
第四节PQ分解法潮流计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节PQ分解法潮流计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PQ分解法潮流计算一、PQ分解法的基本方程式60年代以来N—R法曾经是潮流计算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方法,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从计算几十个节点增加到几百个甚至上千个节点)以及计算机从离线计算向在线计算的发展,N—R法在内存需要量及计算速度方面越来越不适应要求。70年代中期出现的快速分解法比较成功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使潮流计算在N—R法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成为取代N—R法的算法之一。快速分解法(又称P—Q分解法)是从简化牛顿法极坐标形式计算潮流程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特点:通常网络上的电抗

2、远大于电阻值,则系统母线电压副值的微小变化对母线有功功率的改变影响很小。同样,母线电压相角的少许改变,也不会引起母线无功功率的明显改变。因此,节点功率方程在用极坐标形式表示时,它的修正方程式可简化为:(4—19)这就是把2(n—1)阶的线性方程组变成了两个n—1阶的线性方程组,将P和Q分开来进行迭代计算,因而大大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但是,H,L在迭代过程中仍然在不断的变化,而且又都是不对称的矩阵。对牛顿法的进一步简化(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把(4—19)中的系数矩阵简化为在迭代过程中不变的对称矩阵。在一般情况下,线路两端电压

3、的相角是不大的(不超过10○~20○)。因此,可以认为:(4—20)此外,与系统各节点无功功率相应的导纳B远远小于该节点自导纳的虚部,即因而(4—21)考虑到以上关系,式(4—19)的系数矩阵中的各元素可表示为:(i,j=1,2,………,n-1)(4—22)(i,j=1,2,……………,m)(4—23)而系数矩阵H和L则可以分别写成:==(4—24)==(4—25)将(4—24)和(4—25)式代入(4—19)中,得到用和分别左乘以上两式便得:(4—26)(4—27)这就是简化了的修正方程式,它们也可展开写成:(4—28)(

4、4—29)在这两个修正方程式中系数矩阵元素就是系统导纳矩阵的虚部,因而系数矩阵是对称矩阵,且在迭代过程中保持不变。这就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用极坐标表示的节点功率增量为:(4—30)式(4—28)、(4—29)和(4—30)构成了P—Q分解法迭代过程的基本方程式。二、计算步骤和程序框图(1)给定各节点电压的初始值;(2)代入式(4—30)计算各节点有功功率,并求出;(3)解修正方程式(4—28),得出各节点电压相角修正量;(4)修正各节点电压的相角(5)式(4—30)求得各节点无功功率误差,并求出(6)求解修正方程式(4—2

5、9),得出各节点电压幅值的修正量;(7)修正各节点电压的幅值,(8)回(2)进行迭代,直到各节点功率误差及都满足收敛条件P—Q分解法程序框图:一、程序清单及打印结果是置KQ=0KP=0?否是是置KP=1K+1K计算平衡机节点功率及全部线路功率输出Max解修正方程(4—29)求否否解修正方程(4—28)求用公式(4—30)计算不平衡功率,计算输入原始数据形成矩阵B’和B’’并进行三角分解设PQ节点电压初值,各节点电压相角初值置迭代计数k=0Kp=1,kQ=1置用公式(4—30)计算不平衡功率,计算置Kp=0KQ=0?否是%本程

6、序的功能是用P-Q分解法进行潮流计算n=input('请输入节点数:n=');nl=input('请输入支路数:nl=');isb=input('请输入平衡母线节点号:isb=');pr=input('请输入误差精度:pr=');B1=input('请输入由支路参数形成的矩阵:B1=');B2=input('请输入由节点参数形成的矩阵:B2=');na=input('请输入PQ节点数na=');Y=zeros(n);YI=zeros(n);e=zeros(1,n);f=zeros(1,n);V=zeros(1,n);O=ze

7、ros(1,n);fori=1:nlifB1(i,6)==0p=B1(i,1);q=B1(i,2);elsep=B1(i,2);q=B1(i,1);endY(p,q)=Y(p,q)-1./(B1(i,3)*B1(i,5));YI(p,q)=YI(p,q)-1./B1(i,3);Y(q,p)=Y(p,q);YI(q,p)=YI(p,q);Y(q,q)=Y(q,q)+1./(B1(i,3)*B1(i,5)^2)+B1(i,4)./2;YI(q,q)=YI(q,q)+1./B1(i,3);Y(p,p)=Y(p,p)+1./B1(i

8、,3)+B1(i,4)./2;YI(p,p)=YI(p,p)+1./B1(i,3);end%求导纳矩阵G=real(Y);B=imag(YI);BI=imag(Y);fori=1:nS(i)=B2(i,1)-B2(i,2);BI(i,i)=BI(i,i)+B2(i,5);endP=rea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