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66631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8
《科举取消的历史——略论元代士人的心态变化与职业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科举取消的历史——略论元代士人的心态变化与职业取向关键词:科举元代士人胥吏地域社会士大夫政治唐宋变革论宋元变革论绪言 距离1905年这个科举被彻底废除的年分大约600年前,经历了极盛之后的科举曾被一度取消。说是一度,是因为后来又被恢复。但从取消到恢复,这中间,北方间隔了近80年,南方也间隔了有近40年。几十年的时间,对于节奏变化很快的现代人来说,也许并不算很长,20世纪似乎也就是一瞬间就过去了,以致于人们还不习惯把它当作历史。但在节奏缓慢的传统社会,几十年则是一个很长的时段,它包含了好几代人的记忆。在科举被废除整整100年后,很多人都把视点聚焦在1905年,探讨科举的废除给读书人带来的冲
2、击,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以及思索科举的利弊,并且考察这一制度的本身。而我则想把景深扩大,把镜头延伸,投向600年前的元代。试图通过考察历史上科举被废止的时代,而为人们考察1905,提供一个参照系。在千年科举的历史上,除了走向终点的1905年和明初一度废除之外,元代是唯一的实质上长时间废止过科举的时代。除此之外,科举在蒙古人的政权被废止,和后来在满洲人政权被废除,也是两者在表层上的相似。不止是表层,科举被废止后,对士人的冲击,对士人的职业取向,对社会的影响,在这些深层面上,也有其类似之处。在这里,我无意对两者进行简单的类比,只是想考察一下在元代科举兴废的事实以及士人动向、社会变化,并阐述一下我
3、所一直思考的与此相关的元代在中国历史上位置问题。仓促成文,至祈教正。一、科举在元代的兴废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效仿中原王朝,建元“中统”。尔后,又于1271年,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中的“元”字,改国号为“大元”。学界一般认为,元朝由此建立,而其前身,成吉思汗于1206年所建立的则为蒙古。然而,我们叙述科举在元代的兴废,则需要追溯到1260年以前。由于科举是中原以汉族为中心的王朝所实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所以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非汉族政权的汉化问题。 非汉族政权入主中原之前的汉化程度,往往被研究者估计不足,包括清朝入关之前的状况。这里清朝姑且不论。简单看一下蒙古的状况。1126年
4、的“靖康之变”,把宋朝一分为二。女真人的金朝占据了北部中国,赵氏后人只保住了南部的半壁江山。入居中原后的女真人迅速汉化,以致于后来的蒙古人在划分时,将原来金朝治下的臣民归入“汉人”,以此来区别灭南宋后的编户“南人”。 在成吉思汗之前,未统一的蒙古各个部落,大多臣属于金朝,每年向金朝纳贡。无论是金人的《大金国志》,还是宋人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两朝纲目备要》,都有成为成吉思汗之前的铁木真的入贡记录。受汉化程度很深的女真人影响,蒙古人也逐步走向汉化。包括上述在内的不少史书,都记载了早在1147年蒙古的一个部落首领,效仿中原王朝,建元“天兴”,自称“祖元皇帝”之事。这件事本身虽然还有待于认真
5、考证,但蒙古有着这样的汉化进程则是毫无疑义的。因而蒙古王朝和后来的元朝效法中原王朝的种种施策,也是极为自然的。 与科举直接有关,在元朝成立之前,窝阔台汗在位的1238年,在灭金后急需各级地方管理人材的背景下,采纳契丹出身的谋臣耶律楚材的建议,举行了“戊戌选试”。这虽然是一次临时应急的权宜之举,但却是仿照科举考试来进行的。“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1]。据《元史》卷81《选举志》所记,中选者“皆一时名士”[2]。又据《元史》卷2《太宗纪》的记载,这次“戊戌选试”的中选者,被任命为“本
6、贯议事官”[3]。不过,像这样的选试,由于在蒙古贵族集团中遭到反对,即所谓的“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4],因此,在此后将近80年没再进行[5]。这中间,在1276年元朝攻占了南宋的都城临安,继而在1279年的广东海上的崖山一役,将南宋彻底灭亡。在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之时,在汉人宰相史天泽、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汉族官僚的推动下,以“戊戌选试”为先例,曾试图恢复科举。甚至后来汉族官僚许衡,都具体制订了“罢诗赋,重经学”的学校科举条制,但最终也未能实现。全国统一后的元朝,许多制度都沿袭了宋朝,但科举制度却迟迟没有恢复,事实上被废止了。 74年后的延祐二年(1315),在科举史上是一个值得特别
7、写上一笔的一年。这一年,元朝终于恢复了议论屡兴屡息的科举。皇庆二年(1313)十一月,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元仁宗,批准了中书省的请求,下诏曰: 惟我祖宗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征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朕以眇躬,获承丕祚,继志述事,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命中书,参酌古今,定其条制。其以皇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