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

论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

ID:976623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8

论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_第1页
论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_第2页
论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_第3页
论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论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摘要】和作为中国音乐思想中一个最为重要、最核心的观念,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在进行音乐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时,强调整体的美,而具体表现则是以和为美。由之生发出的基本音乐思想必然反映了中国人对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的理想,并进入现实层次。  【关键词】和谐音乐审美中国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出现的重要的审美范畴,它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一开始便是亲和的。他们居住在平原大地之上,劳作在自然万物之间,并且不

2、断地观察自然。从寒暑交替、日夜更迭及男女、生死对立等自然现象中,总结出阴阳对立的观念,建立起人与世界相统一的整体意识,即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淮南子汜论训》有云: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从这种意识出发,世界是一个包举万有,涵盖一切的大系统,其间万物,各适其性,各得其所,绝无凌越于他物之上的存在者。同时万物之间皆彼此相需、互相交融,绝没有可以完全独立的事物。因此,中国人在进行音乐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时,同样强调整体的美,而具体表现则是以和为美。  以和为美是自商周以来形成的音乐审美思想。关于以和为美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尚书舜典

3、》中诗言志,歌永言,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八音克谐,神人以和,中国古人在对天、神的敬畏中,通过巫术礼仪来表达对和的希冀和企盼。巫术是一种集诗、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在祭祀时,人们伴随着音乐,舞动着身体,口中还念念有词地唱着自编的歌曲。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愚昧的方式与天神进行交流,依靠丰富的想象来面对和改造自然,表达出他们孜孜不倦追求人生目标神人以和的强烈愿望。巫术中的乐舞尤其注重各种因素之间的协调有序和配合无隙,力求使音乐舞蹈做到和谐。在他们朴素的世界观中,认为只有乐舞和,才能娱神、悦神。只有做到神人以和,

4、才能风调雨顺。因此,对于原始人来说,巫术并不是艺术和审美,而是他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实用的目的。但神人以和的精神却蕴含着以和为美的萌芽,成为中国古代和谐美观念的第一种模式。  自西周至春秋期间,史伯和晏子曾经论述了关于同与和的道理,对什么是和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以和为美的音乐审美思想。《国语郑语》记载,在公元前774年(即周幽王八年)时,周朝的司徒郑桓公问周太史史伯:周其弊乎(周朝将要衰败吗)?史伯就讲了一番深刻而精辟的见解: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论文联

5、盟.L.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在这里,史伯是在讲周朝为什么快衰败的原因,中心意思是务必要取和而去同。所谓的和,是指不同事物的协调统一,即文中以他平他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要把多样且不同的事物综合起来,才能产生新的事物(生物)。所谓同,是指把相同的东西加到一起,即以同裨同,那样的话,任何新的事物都无从产生,也就尽乃弃矣。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应该任用各种贤人能臣,听取不同的意见,即

6、要取和,而不能只听个别宠臣的献媚之辞,不能只许一种声音说话,这样取同,不利于国家的兴盛。而周幽王不懂得取和而去同的道理,因此史伯认为周朝离衰败不远了。  史伯虽然是在谈论政事,但在他的谈话中却涉及了美和美感,无形中触及到以和为美的问题。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史伯不仅指出世间万物是靠金、木、水、火、土等多种元素的杂合而生成,而且还提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的看法,说明任何单一的声、色的加减,永远不能产生美的东西。在音乐方面也是一样,只有和六律才能聪耳,即把高低、快慢、长短、清浊不同的声音统一协调起来,才能产生动听的音乐,才能使耳朵听了感到愉悦。同样,

7、美味佳肴也只能是和五味的结果。这里明确的谈到了美和美的艺术,并且看到美存在于事物的多样性统一,即和之中。史伯把和则生物,同则不继作为世界的普遍原则,正是这种对世界的深刻认识使他的论述中包含着以和为美的音乐审美思想。而这种审美理念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左传昭公二十年》也记载了春秋名臣晏婴与齐景公之间关于和与同的一场著名讨论。齐景公问晏子:和与同不同吗?晏子说:  和如羹焉,水火醯(xī)醢(hǎi)盐梅以烹鱼肉,燀(chǎn)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醯:醋;醢:肉酱;燀:烧火)

8、  大意是:和就像炖肉,要加入适当的水,辅之以多种佐料和味道,用适当的火候,不温不火炖出来的汤才好喝,肉才好吃,让人食后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