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制度变革;路径选择 [论文内容提要]回顾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若干历史经验值得重视。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必然涉及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和农村城镇化的政策两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选择启民智、谋民富、保民安三条路径。 一、新农村建设的历史经验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提出的
2、“小康社会”目标内在地包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要内容。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我们党更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回顾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几个历史经验值得重视。 (一)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从国情特点尤其是从所处发展阶段特点出发。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人口众多且多数是农村人口;生产力不发达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样的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自身的特殊性。但是,以往的新
3、农村建设却往往忽视了这些特殊性。一方面,地区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情况千差万别,决定了各地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个样、一个模式、搞一刀切,更不能一哄而起。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占多数和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脆弱的,在这样脆弱的基础上进行新农村建设愿望固然很好,但往往流于形式,口号多于实践,目标又定得过高,把人们的胃口吊得老高,到头来是严重挫伤人们的积极性。 (二)新农村建设要立足于城乡良性互动,必须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我国本来就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消除“三大差别”中
4、就包括了消除城乡差别。新中国的建立为消除城乡差别提供了政治条件,但随着户籍制度的建立人为地把中国公民划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同户籍制度相匹配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隔绝状态得以制度化和稳固化。在城乡隔绝和相互封闭状态下,不仅不可能搞好城市建设,顺利实现城市化,同样也不可能搞好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不可能孤立地建立起来,必须在城乡统筹、城乡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5、;十七大提出的“五个统筹”第一个就是“统筹城乡发展”。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只有在城乡良性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才会真正开创出新局面,迈出新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要有超前意识、世界眼光,必须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农村仍是相对落后的地区,这是世界各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许多国家一方面在农产品的贸易上设有高关税壁垒或者设有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为农业提供了大量补贴,农民收入中的相当大份额实际上是
6、由国家财政补贴形成的。反观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今天,在世贸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如何加强农业、如何使得我国农业能够应对国际竞争?这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的问题。新农村建设要有世界眼光,需要眼光向外,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 (四)新农村建设要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形成有效的公共投入机制。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钱、关键是人。“
7、50多年间,几代农民在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巨额资本原始积累的同时,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现在,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整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大力投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人均享有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