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下)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下)

ID:9753970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7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下)_第1页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下)_第2页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下)_第3页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下)_第4页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下)当然,在有明一代所实行的实物解边,其中相当多的则是附近地区府州县的税粮解运。如果地方州县发生天灾人祸,由商人所承运的军需物资也难以转运。如弘治二年,“山西沁州连年荒歉,守御千户所官军不支俸粮者二年,不支花布者六年矣。”(注:《明孝宗实录》卷二六“弘治二年五月戊午朔”条。这里所说的“花布”,则为棉花、布匹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则以当地“布政司所贮河东运司盐银给补俸粮,每一石给银二钱五分,其冬衣布花,则给以布花银价。”(注:《明孝宗实录》卷二六“弘治二年五月戊午朔”条。)“布花银价”的支给比例,虽未详述,但从其粮价与银价的比例关系上,

2、大体可以看出是以当地市价来折算的。从国家财政的角度看,明代晚期开始将盐课所折的银两解送到边方供军队使用,称为“在边籴买”制度。(见表五)明代各盐运司盐课银分配表(单位:两)  表五名称解太仓银宣镇大同山西宁武平阳泰山香税山东鱼课总计长芦15153330230181773山东79333177605550102643河东1047287794311726972213173035124267两淮765830675830两浙152129152129福建2973429734广东325031600048503云南有闰38529无闰35547有闰38529无闰35547四川71

3、46471464陕西30855,西和漳县2059两32914总计有闰1265016无闰1262035767694311726972213173035160005550有闰1457786无闰1454804资料来源:此表根据陈仁锡《皇明世法录》卷三五《理财·盐课》编制。而对盐运司来说,其盐课银直接解送到边境地区的实例,在明代对于边境地区的军队而言,其供应量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需要就原有的供应量按一定价格折算。关于此,万历时期的蓟辽总督张佳胤、巡抚张国彦会题称:“三屯遵化各营主兵,照令议改折色七个月。草一束,折银一分九厘,豆一石,折银三钱四分。其收买本色,行令各

4、兵备会同各镇管粮司官,一应粮草,派商收买,仍旧摄以州同,其应行文卷,悉付州同接管。该镇管粮通判关防,径呈礼部,改给蓟州州同关防。该漕粮二万七千石,自十三年为始,于内再折一万三千二百石,每石照例折银七钱。”(注:《明神宗实录》卷一五二“万历十二年八月己巳”条。)此次边粮折银的记载,提出重要的折银依据。一是关于粮的来源与折纳;二是所谓“派商收买”的制度,实际上是将商人以“州同”官的身份进行的;三是州同身份的商人仍由边镇的管粮官节制。论文联盟.L.编辑。第二,需要确定折银后军人的日供给标准。按明万历时宣府督抚官郑雒奏疏所说,在宣府、大同地区,“每军日给食米银一分,盐菜

5、银五厘”。而在边境修边墙城堡的工役,“军壮只给银一分”,“民壮照旧一分”,而“各营修工军夫,东路(宣府镇分东、西二路),盐粮五厘”(注:俱见《明神宗实录》卷一七二“万历十四年三月戊午”条。)。至成化十五年,由于边境地区所需军饷数额巨大,朝廷难以转运,遂采取直接以两淮盐引抵米石的做法。关于湖广官军俸粮的供应,由巡抚左副都御史刘敷奏请:“以两淮长股盐二十三万四千引给之,每引折米二石。”(注:《明宪宗实录》卷一八七“成化十五年二月己亥”条。)如果说招商纳米粮的制度在军需扩大的情况下,已难以适应军队集结的需要,就直接以销路最好的盐引直接发归军队。当然,这些盐引到军队手中

6、,想必还需要在市场上抛售,才能获得米粮等军需物料。    三、关于军饷供给体制下“民运官粮”的意义在明代,“民运官粮”制度上的意义在于:(一)国家通过招商中盐的制度,开始实现由民间资本承担国家巨大的军需转运任务。关于制度上的意义,宣德九年的《听军民运米中盐开平》的诏书中说得非常清楚,其文云:“时户部员外罗通奏:今粮米运赴开平,每军运米一石,以骑士护送,计人马资费,率以二石七斗改一石,今军民有自愿运米中纳盐粮者,乞将旧例二斗五升减作一斗五升,若商人纳米五百石,可当五百军所运,且省行粮二百石。”(注:谭希思:《明大政纂要》卷二十。)至于景泰元年,在代州的招商开中时,

7、又规定“有自备脚力,于临清领粮运至代州者三百石,与冠带,二百石,给敕旌,亦复役三年。”(注:谭希思:《明大政纂要》卷二四。)所谓“民运官粮”的“官粮”,实际上是指“税粮”。宣德十年关于“民运官粮”的制度性规定已经形成共识,如在江南地区,“民运至瓜州、淮安充运者,正粮尖斛耗粮、平斛耗粮,以三分为率,二分与米,一分以物折之。”(注:《明英宗实录》卷九“宣德十年九月辛卯”条。)所谓“正粮”,无疑是指地方官府按照朝廷夏税秋粮的征税规定所征收的“秋粮”(注:关于明代夏税秋粮的财政收入情况,如可以万历年间为例,其具体例证如万历三十年,“是岁户口田赋之数:户共10030241

8、户,口男妇共5630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