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上)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上)

ID:9751373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7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上)_第1页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上)_第2页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上)_第3页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上)_第4页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上)明初政治、军事、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北部地区的边防及其他行政区域的驻军及军需供给,尽管永乐迁都北京改善了这一结构性难题,但北方地区所依赖的南方地区供给问题却并未得到改变,有明一代全国物资的流动,必须依靠明代统治者所设定的南北转运制度来解决。    一、明代兵马统计(见表一)明代天下兵马、粮料统计表  表一军数(名)马数(匹)粮料额(石)银额(两)各镇永乐万历永乐万历永乐万历永乐万历原额现额原额现额原额现额原额现额蓟镇855461242062183040224312242.9453351.9312242.9453

2、351.9辽东94693833407700141830345629.5304191.0345629.5304191.0保定293083469711994791106974.2126644.1106974.2126644.1宣府151452792585527433147552799.8289291.7552799.8289291.7大同135778853115165435870495589.7311385.2495589.7311385.2山西252875529565512476492297.6201826.892297.6201826.8

3、延绥80196532544594032133292715.4194377.1292715.4194377.1宁夏71693279342218214657261679.5101959.1261679.5101959.1固原126919904123225433842463254.4330003.8463254.4330003.8甘肃915714690912931821660334234.2171188.7334234.2171188.7四川148221089754100.339774.154100.339774.1云南639236259323

4、3319.0228464.5233319.0228484.5贵州28355103495.8103495.8广西12128938951442704.9142171.2442704.9142171.2湖广68829251225.9251225.9广东65215238034.8238034.8南直隶1021677149372909.626093.9372909.626093.9浙江13018878062475186.2284926.3475186.2284926.3江西3989320848145609.576095.2145609.576095

5、.2南赣2007673277.473277.4福建12538138484457640.7140466.6457640.7140466.6山东45848167345.2167345.2河南5119718669.1186869.1总计158715111200585793101.24088211.75793101.24088211.7资料来源:关于明代军马统计永乐原额、现额及万历原额、现额数据,参见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为说明明代前期与后期的官方统计数据,本表仅采用“永乐原额”和“万历现额”。应该承认,明代南北转运的主体是军饷

6、。因此有必要将明代天下兵马的总数量进行统计,其目的则在于根据天下兵马数量及分布地区的统计,进一步对其粮料及银两军需的需求量有大体的估算。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在上表的粮料及银两统计中,仅以其军队人员的平均数计算为准,其依据是根据明代军匠人户日粮供给以人均“日米一升”计算。而银两的统计,则按明万历时宣府督抚官郑雒奏疏所说“军壮只给银一分”计算(注:万历时宣府督抚官郑雒奏疏所说:“军壮只给银一分”,是说在宣府、大同地区“每军日给食米银一分,盐菜银五厘”。而在边境修边墙城堡的工役,“军壮只给银一分”,“民壮照旧一分”,而“各营修工军夫,东路(宣府

7、镇分东、西二路),盐粮五厘”。因此以“军壮只给银一分”进行推算,应大体不错。)。第二,虽然有部分年份的兵马统计数据不详,但仍然可以估算出有明一代全国的驻军,明初约在160万人,至明末约为120万人,而军马数仅以明前期九边地区论,即近3万匹,以全国而论,当有5万匹。这样一来,就形成明初年供给粮料约580万石及军饷银580万两,明末年供给粮料约410万石及军饷银410万两的局面。第三,尽管统计依据是以官方米粮1石合银1两的官方比价进行换算,但在实际交易中,其粮价与银价显然是不相同的。换句话说,粮贵还是银贵,乃是根据市场银米价格的变动决定的,这

8、对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米价或银价的额外开支,显然应由国家的军费开支来承担。第四,应注意的是,在统计中,关于军马的供给问题,因草、料的价格及马本身的价格问题极为复杂,须另文专述,故略而不计。尽管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